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好胆固醇,未必都是“好人”

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1

对血脂稍有关注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说法。在众多脂蛋白胆固醇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直都被认为是“好人”,体内水平应当越高越好。但实际情况是,这并不绝对。

由于胆固醇本身不能溶解于血液,它必须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从周边组织进入肝脏,并在肝脏中被分解代谢、排出体外。作为胆固醇载体的脂蛋白分为两种,即高密度和低密度。通常认为,只有高密度脂蛋白才能完成上述运送任务,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作“好胆固醇”,可降低心脏病风险;低密度脂蛋白会把胆固醇运送至动脉,容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的堆积,增加心脏病风险,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长期以来,很多人试图通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降低心脏病风险的目的。但一些临床试验发现,使用药物升高“好胆固醇”水平后,并未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或是保护作用很弱。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能够升高“好胆固醇”的药物,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护心效果。因为“好胆固醇”可能无法直接预防心脏病。

另有研究发现,“好胆固醇”水平升高也可能由某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引起,在这种情况下,心脏病风险反而会升高。比如,某些人体内的B类清道夫受体1(SCARB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高密度脂蛋白丧失运送胆固醇的功能,此时,尽管他们体内的“好胆固醇”水平很高,也很难从周边组织被运送至肝脏,实现清除目的,反而会在动脉中累积导致动脉阻塞,增加心脏病风险。

应该说,“好胆固醇”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更多取决于它发挥功能的方式,而非数量。如果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1.0毫摩尔/升(40 毫克/分升),还是应当通过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和适当运动调整,并不建议通过药物手段调整。

    社会万象

    第四届江苏省“诚信之星”名单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