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金在检测原材料质量。 记者 徐 冬 摄
■ 劳模名片
骆明金,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质检员。2006年毕业进入公司以来,先后从事现场施工、试验检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科研合作对接等工作。十多年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与同事团结协作、不畏艰难,以勇于争先的精神,背着检测仪器,奔赴各施工现场,迅速、准确反映各工程段的质量,为公司打造精品工程贡献力量。
约骆明金采访有点难,因为最近工程上要采购原材料,他和同事一直奔波在湖北、安徽、浙江等地的各个矿山、工厂,为工程寻找合格的集料。
“集料其实就是石子,是我们道路工程很重要的原材料。别看这小小的石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而相同的供应商因为每个矿不同,甚至同一个矿也会因为开采到不同阶段,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所产出的石子也不一样,所以每年原料采购前我们都必须到现场去看,并采样回来做试验分析,确保矿山生产的集料符合我们的质量要求。”骆明金告诉记者。
质量无小事。对跟道路质量打了10多年交道的骆明金来说,质量就必须从小事入手,事无巨细,层层把关。小石子到底是石灰岩、玄武岩还是辉绿岩,他一眼扫过去就能辨别清楚;路缘石用大理石色泽是否均匀、是否有瑕疵,他远远一看就了然于胸。他还善于数据分析,将材料通过仪器分析后形成科学的数据,为决策做参考,确保道路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前场把关,后场也要把控。作为道路工程质量的“守门人”,骆明金经常带领质检小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测路面平整度,他们是每米都要检查;在取芯过程中,他们既要按规范取样,又要少破坏路面,于是只好推着设备精心选择;基层压实度检测时,他们手握小锤子,蹲在路面上,一个个打孔测试,几乎每两天就要磨坏一双手套,手上磨出血泡也很正常。
从小事着手,却要从大处着眼。骆明金始终以出精品为己任,把每一段公路都当成一件工艺品去“雕琢”。2013-2014年,公司承接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路面施工任务,从上场那一刻起,全体参建员工就立下了争第一、立标杆的“军令状”。 他主要负责路面质量控制工作。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现状,他和同事迎难而上,紧抓质量关,对所有材料严格控制,精心配比,累计试验达万余次。中环路面工程也是公司承接的第一次大批量SMA路面施工,面对新工艺,他和同事一起刻苦钻研,从拌合楼的改造到摊铺机的改装,他都全程参与。整整两年的施工周期,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
既要当吃苦的劳模,也要做创新的工匠。骆明金谦虚好学、积极进取,将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他和同事一起刻苦钻研改性沥青配方,普通基质沥青达到46摄氏度就开始软化,经过合理配方改性可将沥青的软化点提高到80摄氏度以上,确保路面高温稳定,改性沥青的自主生产,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约300万元。同时,他还和同事积极研究锅炉加热节能问题,降低加热成本,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150万元。
“对上对老要尊敬、对下对青要关心、同级要团结”是骆明金的为人处世之道。工作中,他虚心向前辈学习、向年轻人传授经验,还牵头与长安大学进行“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不仅让道路重建时回收的旧沥青料“变废为宝”,而且还为每吨沥青混合料节约成本30-50元,预计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约800万元。
尽管硕果满满,但骆明金并不满足。背着检测仪器,奔赴各施工现场是他的日常,他将永远谨记工程建设安全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