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市委书记杜小刚走进系列问政访谈节目《民情面对面》乡村振兴专场录制现场,与相关区镇、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聚焦农房翻建、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议题,听民声、亮问题、理思路、解民意,推动昆山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杜小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专项巡视整改要求,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加强农村高质量公共服务,不断丰富乡村振兴的内涵,探索乡村振兴创新发展路径,确保昆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市委副书记张月林,市领导徐敏中、张峰参加现场录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苏州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提升工程和“十个一批”重点项目,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民情面对面》的录制现场选在张浦镇金华村,这里建筑风貌整齐划一,村庄环境优美宜人,充分展现了“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江南水乡特色。然而,这里的部分农房一度出现建造罗马柱问题,与江南水乡风貌很不协调,这一话题,也拉开了本期节目的讨论序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何剑鸣、农村农业局局长陈鲁勇、住建局局长石建刚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美丽昆山的客观需要,我市出台农村房屋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风貌管控管理规定,使农房规划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乡村整体风貌更加舒适宜居。张浦镇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按照房型、宅基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风貌“五个统一”原则和“两坡、白墙、黑瓦”要求,张浦镇全面加强农房翻建整体风貌管控,努力为全市农房翻建积累经验、做出示范。金华村党委书记瞿桃林深有感触地说,乡村最美的、最富有吸引力的是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金华村推行党员干部带头整改、区域连片试点整改,大部分群众都很支持,认为“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房屋更有农村味。
录制现场,围绕农房规范施工和安全管理、农村基层党建开展、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矛盾纠纷调解等话题,相关镇(村)、部门负责人一一发言。一些村民代表、民宿代表、文创项目负责人也积极发言,畅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以及给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新机遇。对于网友关心的农房辅房建设、翻建资金筹措、天然气下乡等问题,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农村农业局、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认真进行回应。市领导徐敏中在介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情况时说,昆山将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创则创的原则,努力实现强村与富民有机结合,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近两个小时的互动交流,面对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回应落实有态度、有实招,“一问一答”之间,展现了倾听民声、为民服务的初心,强化了找差补短、比学赶超的决心,更充满了干群齐心、砥砺前行的信心。
录制临近尾声,张月林对本期节目作了点评:举办《民情面对面》乡村振兴专场,既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也是做好省委专项巡视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的实际行动。下一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要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主题,高站位落实整改,把巡视整改成果体现在推动乡村振兴实际成效上;高质量实施项目,把乡村振兴“三年提升工程”项目成果体现在群众的幸福感上;高标准打造示范,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成果体现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上;高水平探索创新,破解人才返乡、“三治”融合、“三资”管理难题,走出乡村振兴的“昆山之路”。
杜小刚强调,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以昆山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抓住“严管”和“发展”两个关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增强研发功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农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各板块要把乡村振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加快工程性项目安排,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强化城乡功能建设,提升城乡品质形象,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丰富乡村振兴内涵,认真落实省委专项巡视整改,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统筹做好农村居民社保医保、乡村驿站建设、天然气入户、文化下乡等各项工作,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群众一样的高质量公共服务。
杜小刚最后指出,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化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当好“领头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带好头、起好步,集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