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2)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10-10

三、坚持创业要实,扎实走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昆山新路”。

增创昆山双拥工作领先优势,要在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融合转型升级优势,在实施产业化拥军上求突破。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和工信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产业基地建设列入全市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民参军”的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五个工作平台。技术平台。组建军地联合攻关小组,加强省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协商平台。军地联合建立协商机构,在军转民、民转军产品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著名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研发机构。销售平台。军地合力拓展销售渠道,强化产品市场运作和营销,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涉军企业和涉军产品列入军队装备采购名录。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及时通报相关信息;组织召开“昆山市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推介会”,力争承办全国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二是融合城市发展优势,在实施一体化拥军上求突破。在整体规划上贯彻军事需求,紧紧围绕打造“三大名城”总要求,按照平时建设兼顾战时需求、基础设施赋予军事功能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依法有序推进人防指挥、防空阵地、人员掩蔽、物资储备等工程建设。整合现有网络运营商资源,提高城市国防通信主干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率,构建宽带信息迂回传输网络,进一步提高网络攻防能力。在交通规划上贯彻军事需求,在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等建设中,考虑大型军事装备的通行,抓好部队进出口道路和支线配套建设,预留部队机动出口,进一步增强保障部队机动能力。在指挥手段上实现互联互通,按照“三个机制”衔接要求,完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联通国防信息指挥网络,构建市国动委和人武部系统应急应战信息指挥平台;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组织机构建设,由人武部和发改委牵头,主要搞好军地需求对接、专家咨询论证、制订规划计划、确定具体项目、评估检查考核等,把军民融合式发展任务纳入区镇考核细则。两办、组宣、发改、经信、科技、民防、民政等31家成员单位在思想融合、对接需求、互补人才、共享资源、衔接机制、互通信息等方面,主动协调、靠前指导、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好军地联席会议职能作用。三是融合作风效能优势,在实施制度化拥军上求突破。深化全国双拥模范创建成果,逐步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认真贯彻国发〔2002〕20号、苏政办发〔2005〕39号、苏府〔2007〕82号、昆政规〔2011〕4号文件精神,尽快对接苏州市饮食保障社会化、营房保障社会化试点成果,逐步实现江苏省“六化一改”(饮食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医疗保障、油料保障、公务用车保障社会化及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加大双拥文化宣传普及,大力发展军事体验文化、军事旅游文化、军事英模文化,打造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体的政治文化教员队伍、以拓展训练为主体的军事文化教员队伍、以员工培训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教员队伍、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教员队伍等“四支队伍”。融合军地人才培养,把专武干部队伍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和后备队伍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兵员征集工作调整改革,把选送兵员与适应军队需要结合起来,把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与为基层培养后备人才结合起来;依托驻昆院校、教育机构免费开展转业退伍军人技能、学历培训,培训人员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广泛开展拥政爱民“六项工程”。组织驻昆部队积极参加“平安工程”、“参建工程”、“健康工程”、“希望工程”、“教育工程”、“暖心工程”。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联合搞好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利用、应急力量建设、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广泛开展“绿色营(社、村镇)区”、“生态(社、村镇)区”创建活动,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昆山”;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为契机,扎实推进双拥工作管理目标化、组织网络化、工作制度化建设,认真落实各级优待优抚政策,做好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大力开展科技拥军、实事拥军、服务拥军和慰问拥军,全力保障部队提高打仗能力,全力支持军事斗争准备各项需要,全力助推双拥工作“昆山之路”从头越,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