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瓶装燃气市场存安全隐患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1-21

 

近日,我市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瓶装燃气市场安全管理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瓶装燃气市场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的确,瓶装燃气质量好不好、钢瓶质量合不合格,不仅关系数十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生命安全。那么,昆山瓶装燃气市场现状如何?怎样加强管理?连日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采访。

【现象】

燃气钢瓶属于特种设备,无论是充气、运输,还是回收、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但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 乱象一:无条码钢瓶任意充气

1月18日下午,记者在城区一家燃气充装站看到,充装人员并不仔细查看钢瓶有无条码。该气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前来充气,他们一般只查看气瓶是否在有效使用期,而对于气瓶是否有条码或是否是自有气瓶,他们并不会过问。

而在位于城南的另一家充装站,情况同样如此。记者采访时,正好看到一名男子用三轮车带着5个新旧不一、非该气站自有气瓶前来充气。加气站工作人员看也不看,只管逐个进行充装。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市家庭及企业使用的燃气钢瓶数超过50万只,而纳入条码监管的只有20多万只,多数都是来路不明、无条码信息标识的“黑瓶”。特别是一些超过检验周期、存在安全隐患的气瓶充斥市场,成为燃气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

■ 乱象二:杂货店“兼职”代充气

1月19日上午,记者在绣东新村一家杂货店看到,店门口放着几只燃气钢瓶,其周围堆满杂物。记者询问得知,该杂货店兼营代充气业务。不仅这家杂货店,记者在许多老小区及动迁小区,都能看到代充气的杂货店或超市,有的公开打着“本店代充气”的小广告。

在夏驾园荣苑小区,记者以充气为由,与一家“兼职”充气的杂货店店主取得联系。店主告诉记者,除提供充气服务外,他们还回收旧钢瓶或出售闲置钢瓶。当记者询问有无资质、钢瓶质量好不好、气从何处充装时,店主却答非所问,只是含糊保证:“都是正规渠道,绝对没问题。”

家住晨曦园的李先生也告诉记者,小区里几家杂货店均帮人代充气,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些燃气从哪里充装,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但很多时候为了图省事,就会拨打这些代充点的电话,让他们代充。

■ 乱象三:流动“气站”“以车代库”

记者采访发现,瓶装燃气市场还活跃着一批经营黑户,他们“以车代库”,跨区流动经营,使瓶装燃气市场管理难上加难。

市住建局建设监察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们就根据群众举报,查处了好几个由厢式货车、面包车或集装箱卡车伪装成的流动“燃气站”。这些“燃气站”设施简单,内放数十瓶燃气钢瓶,甚至还有倒灌装置,多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走走停停,兜售燃气,有的甚至昼伏夜出,极不容易被发现。

检查还发现,这些“燃气站”基本都是跨区域经营且违规充装,不仅存在缺斤少两、钢瓶多半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现象,有的还在封闭的车厢内“大瓶倒小瓶”倒灌燃气,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这些非法流动‘燃气站’犹如一个个‘弹药库’,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市燃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因】

采访中,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瓶装燃气市场的乱象是全国很多城市的通病。市场存在乱象、难整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原因一:监管滞后,非自有产权瓶面广量大

据介绍,目前昆山市场流通的燃气钢瓶主要分为充装单位自有产权瓶及非自有产权瓶两种。自有产权瓶即为燃气经营企业拥有,有统一的颜色标识和身份条码信息;非自有产权瓶则为私人拥有,没任何信息标识。

非自有产权瓶大量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燃气进入市场的初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大约有超过30万只非自有产权瓶。

尽管有多部法规明文规定,燃气经营企业必须严格实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但由于非自有产权瓶数量庞大,再加上管道天然气的迅猛发展,挤压了瓶装燃气市场,使得一些燃气经营企业为了生意,对充装制度执行不严格,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的情况较为普遍。

正规的燃气经营企业如此,那些无证经营的储配销售点更是置法律于不顾,不仅凡空瓶必充,甚至还充装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过期气瓶,把安全隐患置身度外。

新闻热点

娄勤俭寄语南通:要努力成为沿海崛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