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那些无证经营的储配销售点及流动“燃气站”等燃气“经营黑户”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利益驱使。
据燃气办负责人介绍,与正规燃气经营企业相比,燃气“经营黑户”不需要承担安全成本。按照规定,正规燃气经营企业的自有产权钢瓶使用寿命为15年,每使用4年需年检一次,到达年限后就要报废。而“经营黑户”一般使用“报废瓶”或“改装瓶”,不仅省去换瓶费用,更省去了钢瓶年检费。此外,“经营黑户”在其经营的液化气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缺斤少两,从中赚取利润。
低成本运作,有利润空间,加上执法部门很难查到,使得“经营黑户”屡禁不止,也使正规燃气经营企业面临“吃不饱”的窘境。据昆山市液化气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公司目前的储存能力,每天可供应100吨,现在,一天的供应量只有40吨。不光他们企业如此,我市其他5家有资质的燃气经营企业也有一样的困惑,以致业内都流行起一个顺口溜:“开罐厂的赚不过开卡车的,开卡车的赚不过开电瓶车的。”
● 原因三:多部门管理,常态化的合力难形成
燃气行业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如钢瓶质量和充装管理归市场监督管理局,运输资质、车辆、行为归交通运输管理局和公安局管理,住建局则负责行业监管等。然而,多部门管理,却难以形成常态化的合力,对违法行为打击乏力。
以企业非法建设瓶装燃气装置为例。目前,一些工业企业自建燃气设施一般在自有土地上建设,隐蔽性强,在企业不主动依法申报的情况下难以发现。按照 “三定”方案,安监部门承担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建设部门不能直接进入工业企业厂区内检查。部分工业企业自建燃气设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自行建设,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情况牵涉安全监督和行业管理责任,仅靠一个部门前去处理,对企业很难有说服力,必须按照相关规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加以整治。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供应网点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据了解,目前,我市有资质的燃气经营企业有6家,以及瓶装燃气供应点40个,但这些供应点地址偏远,没有起到方便、快捷网点供应的作用。正是由于合法供应点的缺失,市场有需求,让燃气“经营黑户”有了可乘之机。
【回应】
市住建局: 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瓶装燃气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进一步落实瓶装燃气经营(充装)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瓶装燃气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疏堵结合、严格执法,确保我市瓶装燃气市场安全可控、管理规范、经营有序。同时,汲取广州等地燃气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依托市场监管部门现有气瓶监管系统和气瓶条形码,开发燃气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燃气“保供应、保安全”的目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深化气瓶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开展气瓶信息化管理、气瓶充装现场检查、加强气瓶充装单位管理等工作对瓶装燃气进行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推进气瓶“一瓶一码”工作,开展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和现场检查等,打击充装无码瓶、过期瓶、报废瓶行为和翻新修理气瓶行为。
接下来,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气瓶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督促充装单位加强对气瓶使用者的指导。同时,继续加强对充装单位的管理,深化气瓶信息化条码工作,加大气瓶充装单位检查力度,督促充装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充装自有瓶和托管瓶,实行气瓶信息化管理。
市公安局: 加大路面巡查与依法查处力度
为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营造文明畅通、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将从自身职责权限出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为确需进入限行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审核办理《通行证》,监督其按规定或批准的线路运输,并对违法违规的运输车辆依法进行查处。
市液化气化工有限公司:
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昆山国有燃气经营企业,企业将努力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瓶装燃气市场安全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快三级供应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气瓶充装、配送流程、用户预定使用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完善供应站的标准化建设,并着力筹建全市燃气呼叫中心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第一时间接受、处理市民订单,提升燃气的配送效率,增强便民服务性。
■ 短评 >>
形成合力管好瓶装气
瓶装燃气,既是百姓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个公共产品。它与水电等基础资源相似,但其安全性无疑又是最高的,稍不注意,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瓶装燃气市场的诸多乱象不仅仅牵涉消费者权利,更关乎公共安全。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就必须由政府出面来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形成规范有序的瓶装燃气市场,就需要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加大监管和疏导,方能奏效。
合力监管,首先需要明晰各部门的权责。要把瓶装燃气每一个环节的责任梳理清楚,明确责任,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才能真正形成合力,监管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合力监管,其次要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不能因为瓶装燃气市场管理是老大难问题,是城市通病,就“望而生畏”,甚至找各种理由来敷衍塞责,推卸责任。而要从百姓安危、城市生存环境出发,增强紧迫感,“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只有有了紧迫感,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合力监管,还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破题思维。一方面,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瓶装燃气各环节的全流程监管;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百姓需求,让燃气“经营黑户”失去生存土壤。
总而言之,各职能部门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形成瓶装燃气市场治理的强大合力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