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屹这样从深圳飞出国门的“孔雀”不在少数,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专利的光启,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的华大基因,柔性显示屏技术研发达国际一流的柔宇,都让深圳引以为傲。
“这些企业在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带动了他们所在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深圳人才政策与产业规划同步的优越性。”深圳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吴报水向深晚记者表示。
2009年金融危机后,深圳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产业发展,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1 6”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孔雀计划”。如今,这两项计划服务的新兴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数据显示,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5年的年均增长达20%以上,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
针对经济发展所需的其他层次人才,深圳也配套了相应政策。涵盖公租房、租房补贴、户籍、保险等的人才安居办法,为中低层次人才在深圳落脚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补贴、科学成果转化进实验室、科技计划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留学创业人员的前期补贴和人才安居办法为来深发展的海外人才提供保障支撑。
被这些软性政策和硬件环境所吸引,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吕力超把科研项目脑电波智能穿戴搬来了深圳。
“香港的大学在创新创业上与国际接轨程度高,指导我这个项目的几位老师都是从硅谷创业回来的,他们会传达给我们企业家的精神和硅谷的创业模式。”吕力超告诉深晚记者。不过,香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寸土寸金的产业环境,限制了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像吕力超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多选择来内地把创意转化为创业。
“深圳的人才政策力度很强,有科技园、创意园这样的创业园区,硬件产业链也很发达,非常适合创业。”吕力超告诉深晚记者。
经过在深圳5年的发展,吕力超和团队研发出了两款智能硬件产品和20多款脑力训练软件系统,并在北美、欧洲、日韩和中国内地等地成功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