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深圳的人才形势也面临诸多短板。
市人才办曾在2015年牵头做过一次调研,发现深圳的人才形势依然严峻——人才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市民素质距离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国际性顶尖人才短缺、城市对中初级人才尤其是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有所弱化、人才配套服务有短板、人才管理有束缚。“这让我们对工作充满危机感。”吴报水告诉记者。
人社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本地高校输出的毕业生为2万多人,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为7万余人,足见深圳发展对外地人才的高依赖性。然而随着房价的高涨、工作性价比的下降,深圳对毕业生,尤其是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下降。
“深圳的房价涨得离谱,生活成本太高,在深圳拿6000元的工资不如在成都拿4000元的工资。”黄可是四川大学软件开发专业毕业生,2015年来到深圳,在一家手机公司做产品检测。工作的半年正好赶上深圳房价疯涨,生活压力和城市的陌生感让他有点想打退堂鼓。
地产界人士王家雄也认为高房价可能削减深圳对高学历毕业生的吸引力。“生活成本上升过快,会造成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进不来、工资不高的人才留不住,对吸引人才产生阻力。”
随着其他城市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深圳的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再明显。以“千人计划”为例,深圳的“千人计划”人数为154,跟南京、苏州相比都有差距。公开资料显示,南京、苏州的“千人计划”的人才数目分别为306和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