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回家乡开讲座——
“盐城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
8月22日晚,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来到“周一大讲堂”。同时还兼任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的他,就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及业态创新问题,在“周一大讲堂”开讲。100分钟的时间内,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描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而李凤亮的励志人生,也让家乡人为之叹服。
李凤亮教授
听众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讲座。
从阜宁农村走出去的大学校长
“我是阜宁人,出生在农村,阜宁师范是我的母校。”李凤亮说,“我先考到阜师读书,然后保送到徐师大,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师范大学,之后到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读的硕博,个人求学经历比较复杂。”
1971年12月出生于阜宁一个农民家庭的李凤亮,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人眼里,他属于“应该上重点高中,争取考清华、北大”的那种学生。
1984年,李凤亮的父亲病逝。李凤亮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在五兄姊中排行老幺的他就报考了当地有名的老牌中师——阜宁师范学校。因为当时考中师可以跳出农门,解决就业问题。
进入阜宁师范学校后,校长说,这届400个学生3年后毕业时将有4个保送上大学的名额。为了这百分之一的希望,李凤亮拼命努力,6个学期的成绩都是第一名。1990年,中师毕业的李凤亮被保送进入徐州师范学院(1996年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在校期间,他最多同时担任7个学生干部职务。
1996年,李凤亮考入暨南大学攻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两年后攻博,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留暨大任教。2006年,李凤亮还不到35岁时,就被当时执教的暨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次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又以全票被遴选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成为该校当时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和博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