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7月31日,省社科院和句容市纪委监委联合举办的推动政治生态高质量建设暨首届廉政与治理研讨会在句容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认为,政治生态状况可以从从政环境、腐败状况和管党治党成效三个方面来判断,“从政环境优劣是政治生态的直观反映,腐败与政治生态相互影响,而党内政治生活,也透过干部关系和一系列法规制度折射出政治生态优劣”。
“整体而言,可以将政治生态恶化的污染源分为行为层面和思想层面因素,前者指党员干部违反纪律和法律的失范行为,后者则包括理想信念缺失、腐化堕落等。”任建明认为,“就现实而言,污染源主要有腐败、不健康人际关系和不正之风。而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是重构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认为,公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关系化等异化现象造成政治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政治生态。惩治腐败分子所取得的绩效与政治生态的优良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以说,持之以恒惩治腐败分子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最佳突破口。”
政治生态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省社科院院长夏锦文建议,从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规范政治运行过程、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入手,共同为政治生态夯实稳固基础。
“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否则好的制度也可能被不健康的力量所利用,进而导致不健康的政治生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张明军表示,“这种文化的形成,需要自上而下的权力推动以及相应的典型示范。离开文化的培育,高谈制度和规则只能是空话。” (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