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德善城,爱心团队负盛名;‘髓缘’天使达53,捐献率全国第一名……”7月29日晚,在昆山市民文化广场,2018年昆山市广场舞大赛总决赛正在热闹举行。中场休息,传来一阵软糯的苏州话,吸引现场观众的目光。
舞台中央,青年评弹演员陈艳红用细腻温婉的苏州评弹融合朗朗上口的快板,讲述昆山“生命相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爱心捐献的《髓缘》故事,“以前都在室内表演,第一次‘搬到’这么大的广场上,几千名观众热情高涨,我们表演也更有劲头”。
同《髓缘》一样,评弹情景表演《希望老人》也是以凡人善举为原创题材,改编自昆山退休教师、“中国好人”周火生100次前往金寨希望小学爱心助学的故事。把反映本土故事的原创曲艺节目穿插在广场舞大赛中,让身边的好人好事口口相传,成为昆山广场舞比赛的一大特色。
昆山举办广场舞大赛,迄今已是第三届,今年以“迈进新时代 幸福舞起来”为主题,200多支参赛队伍共4000人、现场观众超3万人、线下通过手机和网络直播等渠道观看人数更是有40多万人。热情活泼的民族舞、百人同台的现代舞、激情四射的健身舞……广场舞大赛成为新老昆山人争相参与的“现象级”活动。
亭林女子舞蹈队荣获本次大赛金奖的节目《戏韵芳华》,反映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而在2016年第一届比赛上,她们就凭借以昆山奥灶面为主题创作的《味道》获得过金奖。“最后一个舞蹈动作表现享受面条滋味,我至今印象深刻。尝尽人生百味,最想念的还是家乡味道。”回想起表演细节,领队陈萍萍很是感慨。
与精品化发展的亭林女子舞蹈队不同,昆山市民文化广场舞蹈队面对的是更多没有舞蹈和健身基础的普通市民。每天晚上6时30分,领队刘菊芳便会准时来到市民文化广场,每天跳一个半小时,大概23支舞。“‘愉悦身心,收获健康’是我们的宗旨。虽然累,但跳完整个人身心是放松的。”尽管年近七旬,刘菊芳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年轻人。她告诉记者,十年前刚开始跳广场舞时,第一天只有4个人,一个礼拜后就猛涨到100多人。如今,在她和16名领舞骨干带领下,队伍已壮大到200多人。
广场舞赛事的举办带动更多昆山人接触广场舞,形成全民“舞起来”的良好氛围。截至去年底,昆山共有1231支广场舞队伍,总计近10万新老昆山人参与广场舞运动。去年昆山在苏州地区率先成立广场舞协会,为广场舞的蓬勃发展搭建平台。
昆山广场舞协会主席吴健华向记者介绍说,除了组织广场舞大赛,协会还定期派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社区,进行广场舞公益培训。目前昆山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7526人,其中国家级53人、一级254人。“广场舞指导员学习完省里推荐的重点曲目后,再回到昆山逐级教授,进社区、进企业,指导培训广大广场舞爱好者。”
“组织广场舞大赛不是为比赛而比赛,我们更注重的是过程,让所有参与者在参加或者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的浸润净化。”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叶华说,要让昆山这块美玉“颜值”与“气质”内外兼修,需要270万新老昆山人携手努力。广场舞是传播正能量的良好载体,通过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64岁的刘粤南是武汉人,16年前随儿子来昆山生活。一开始人生地不熟,没有归属感。随着广场舞在昆山逐步兴起,原本热爱跳舞的刘粤南也加入其中,“朋友圈”越来越大,后来还组建舞蹈队。
“‘昆山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所以我们舞蹈队就起名为‘追梦舞蹈队’。我们要在昆山实现自己新的梦想。”刘粤南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 潘朝晖
本报实习生 顾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