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成了让人头疼的一件事。5月22日,记者在龙井市老头沟镇应岩村发现了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尝试——离子矿化。
“村子里空气清新、道路干净整洁,都要归功于这个小小的‘锅炉’。”村民刘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州里启动了农村环境治理项目,龙井市老头沟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作为试点就设置在该村,无需电、不用煤,就能消灭村里的生活垃圾。更神奇的是,工作中的“锅炉”基本上不排放烟气,十分环保。去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刘大爷亲眼目睹了该项目的实用利民,对其赞誉有加。
刘大爷口中的“锅炉”指的是无动力离子矿化处理器。该处理器内部由钢系元素塑造,结构类似窑洞。当它运行时,通过创造自然界“闪电”形成的环境条件,让正、负离子聚集与亲和,将有机生活垃圾离子炼化,从而释放热值,分解出水蒸气和灰粉(含可利用碳元素),从而完成垃圾处理。处理后的排放物经相关环保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不同于传统处理垃圾的焚烧和填埋,该处理器在处理过程中无需煤电油气等外能助燃,仅靠磁场加速就能促进垃圾循环反应。”州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处理器的运行成本低、管理人员少、整体操作简单,更符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条件。据了解,该处理站目前服务面积已覆盖4个村屯,共40个小组,日处理量约3吨左右,实现了垃圾日清日结。
除了清理生活垃圾,离子矿化技术在农村秸秆的处理方面也可圈可点。今年4月,一台生物质热解气化炉作为试点入驻应岩村村民今焕家。这台气化炉以废弃秸秆、木耳菌棒为材料,利用低温热解方式,将材料转化为纯净可燃气体,再通过气体燃烧解决农房供暖和烧菜做饭等问题。该气化炉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还可通过专用炉头高温燃烧(燃烧温度800℃-1200℃)转化为活性炭,实现循环利用。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消除了城市周边及农村因非集中供热而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同时解决了困扰政府煤改气、煤改电过程中用户成本过高的问题。”州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本报记者 徐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