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83岁的姜兆歧手捧着茶杯,来到昆山开发区兵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电视大厅看电视。谈起现在的生活,曾经担心一个人没饭吃的姜兆歧伸出两个手指头笑着说,这样的生活十分惬意。
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市“老有颐养”三年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市人大“一号议案”关注的重点项目。自2011年全市首家老年人就餐服务站在淀山湖金家庄村建成启用后,我市连续四年将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列入重点实事工程,以弥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不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11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实现各区镇和城市管理办事处全覆盖。
功能齐全
打造家门口的“养老会所”
走进亭林城市管理办事处采莲日间照料中心,家住银华园的孤寡老人王传璋常常一待一整天。在这里,不用“买汏烧”,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可以自由使用各种娱乐健身设施,并可申请专属的家庭医生,王传璋每天和一群老伙伴们有说有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相对于养老院等“全托”模式,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代表的“半托”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出“养老不离家”的养老会所。各日间照料中心建有现代化的厨房、宽敞的就餐大厅,厨房里添置开水炉、蒸饭车、热水龙头等烹饪设备,并聘请专业厨师精心烹制。为确保老人饮食安全,各中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场所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定期核查,并做好每日食材、调料等出入库记录工作。在花桥国际商务城,徐公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还装上“明厨亮灶”设备,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监控厨房画面,工作人员洗菜、切菜、烧饭、碗筷消毒等情况一目了然。
助餐只是日间照料中心功能的一部分,各区镇和城市管理办事处还整合辖区内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建设日间照料中心2.0版,打造成为集老年人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于一体的生活乐园。
昆山高新区新江南社区立足成熟的党群服务体系,依托设施齐全的健身、娱乐和文教等资源,为日间照料中心链接健康评估、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多种特色服务;青阳城市管理办事处投入近200万元,结合青阳公共服务中心玉龙分中心建设,将原西湾幼儿园高标准改造成玉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周市镇积极对接社会爱心企业,在许家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老年康复室,由企业捐赠的腕关节屈伸训练器、体检秤、按摩靠垫、磁控康复脚踏车等现代康复设备一应俱全,如同为老人多买了一份“健康险”。
精细布点
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宽敞明亮的餐厅、现代雅致的休闲区、温馨的照片墙……7月底,张浦镇新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陆家镇陈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先后通过验收。从2011年开始,市民政局就着手在全市摸底统计各村(社区)分年龄段老年人口数情况,重点调研全市万人社区和500位老人以上社区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需求。
在对近中远期老年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市民政局编制《昆山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对全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进行精细布点,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未来三年,我市还将每年新增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不少于10家,千灯镇、淀山湖镇、周庄镇、锦溪镇、柏庐城市管理办事处、震川城市管理办事处等纷纷自加压力,今年计划通过对闲置社区用房更新改造等方式,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40家。
能走动的老人可以去食堂,行动不方便的有“小灶”。在继续加大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度之余,市民政局探索建立中央厨房配送中心,打破辖区范围,以路线规划为片区,通过统一规范管理,为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同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度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除重点解决政府援助、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外,还完善评估体系,鼓励各区镇和办事处因地制宜,对有实际困难和需求的老人提供个性化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让更多老人享受发展成果。
创新探索
72%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67岁的巴城镇环湖社区“三无”老人朱月琴没有想到,在田间地头劳碌了一辈子,老了还能过上“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在这个由社会组织托管以及第三方养老企业参与的村改居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朱月琴想吃什么、想看什么,每周都会有工作人员过来统计。
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需求,市民政局创新破题,通过招投标、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大力培育为老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以借智引力的方式“盘活”政府养老资源,从而引进一批专业关爱老年人心理、精神的综合为老服务项目入驻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市场化。截至目前,全市日间照料中心社会运营率达72%。
在注意到公办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的多是昆山户籍的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老人因此被挡在门外的问题后,市民政局大胆推进养老社会化改革的新尝试。2016年,我市首家民营日间照料中心——柏老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市民政局支持和指导下正式成立。三年多来,“柏老汇”自建自管,发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灵活优势,在政府扶助之下,让近千人次的低龄老人和外地老人也可以吃到家门口的可口饭菜、参与到丰富的文艺活动中。
“托管”不等于“脱管”。近年来,市民政局加快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转型,设立专项养老奖励金,通过托管组织每月提供的老人满意度问卷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巡访、委托第三方力量评估等强化奖惩考核机制,形成健全的社会养老服务监管模式,不断推动老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