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云南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建成试运行 地面将设绿地景观

来源: 云南网 发布时间:2019-09-18

  地下污水处理设施“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地面草地树木景观绿意盎然……9月17日,第二场“碧水清波映春城,我是滇池治理见证人”活动走进已建成并试运行的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网友代表共同率先见证、体验了这座昆明市及云南省的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市民参观体验水质净化厂。记者 赵岗 摄

  本次活动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滇投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

  一期工程完工

  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

 

市民参观体验水质净化厂。记者 赵岗 摄

  记者了解到,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是“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工程位于西山区高峣立交东南角王家堆片区,占地面积约72.5亩,设计服务范围为:东以老运粮河、草海为界,南至滇池外海,西至西山,北至马街中路、成昆铁路,工程纳污范围约20.0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3.22万人。

  “随着昆明市主城西片区发展的快速推进,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污水排放需求,导致污水可能进入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对滇池水质构成威胁。”昆明滇投公司全资子公司昆明滇池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文瑞说,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建设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昆明主城的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主城现有水质净化厂运行压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西片区污水处理总量。

  同时,缓解第三水质净化厂的运行压力,均衡西片区各水质净化厂进水量,富余的设计处理规模可以提高城市面源污染的削弱能力;尾水兼做河道补水及城市再生水水源,可进一步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对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工程的主要内容有新建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一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12万立方米,项目将分为一期建设内容和二期建设内容。

  其中,一期建设内容为按照每天12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进行土方建设,并设置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1万立方米;二期建设增加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即可使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的总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每天12万立方米,再生水总处理能力每天4万立方米。

  “2016年10月11日,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正式开工建设,至2018年11月10日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经过设备的安装、调试,于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将力争在今年10月30日达到设计负荷和出水水质,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范文瑞说。

  为什么建设成半地下式?

  可均衡土地利用率及成本

 

市民参观体验水质净化厂。记者 赵岗 摄

  目前,昆明市共有22座已建成投用的水质净化厂,包括12座城市水质净化厂和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总处理能力为每天202万立方米。

  其中,第一至第八水质净化厂及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均为地上建设的水质净化厂,第九至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均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而即将正式投入使用的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是昆明及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所谓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就好比将地下式的水质净化厂往上整体‘提’了一层。”范文瑞介绍说,以昆明其他已建成的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例,都是地下三层的建筑,而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方式。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这与其他的水质净化厂相比,具备怎样的优势呢?体验市民提出了疑问。

 

正在建设中的地面绿地景观。记者 赵岗 摄

  “这主要是均衡土地利用率和建设投资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范文瑞表示,从投资成本来说,地上式的水质净化厂的投资成本最低,但土地利用率也最低。“以现阶段昆明的城市发展状况来说,在主城区内用那么大的土地,仅仅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未免有些浪费。”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昆明新建的4座水质净化厂均转为“地下”,随之也增加了大量建设成本。“增加的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支撑保护等,同时,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不同,开挖的深度也不同,越深成本就越贵。不过,这样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地下处理污水,地上建设成城市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而半地下式的建设方式,可以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假设,在同一地点建设同等规模的水质净化厂,建成地下式的投资额将增加25%到35%,而建成地上式的将需要多一倍的土地。”范文瑞介绍。

  可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

  市民感叹滇池治理精细化程度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地上部分包含生产调度中心、出地面消防楼梯、风机房等配套附属设施,地下部分则包含进水泵站、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进入水质净化厂后,将首先进水闸门井,通过闸门控制后先后进入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进行截流,可去除污水中直径大于5毫米的漂浮物、悬浮物等;之后,污水将流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附着的有机物,曝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将经过生物除臭排放到大气中;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将进入生化池,进行脱氮、脱磷及去除BOD,再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加速沉淀形成污泥,再经过数次刮泥、脱水、加药后,污泥形成泥饼运输至污泥处置场,污水则经过过滤、消毒、冲洗等环节,有的用于滤料冲洗,有的用于绿化、回灌等,有的进入紫外消毒系统,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王家堆渠。这些程序都由电脑系统控制,可实现全自动运行。”范文瑞边带大家参观,边介绍污水处理步骤。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在草海边的王家堆村,目前水质净化厂与草海之间正在建设王家堆湿地,未来水质净化厂排放的尾水将排入湿地,进一步净化后进入草海。”范文瑞还告诉大家,目前地下水质净化厂地面部分正在建设城市绿地,未来将与湿地景观连成一片,并向市民开放。“那太好了,以后我们又能多一个休闲参观的好去处。”听到这个好消息,现场市民都非常高兴。

  “20多年前我就开始关注、接触污水处理工作,之后也参加了昆明市第五、第六水质净化厂的筹建,但是这次来参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仍然感到受益匪浅。”市政协委员、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总工黄育红告诉记者,“近年来,昆明的水质净化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先进,刚才在中控室看到所有流程都能实现‘无人值守’对我来说比较震撼,这样对于污水处理生产的精细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得知可以率先参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后,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苏绍理同学也表示,通过此次参观活动见识了污水处理的设备、工艺、流程,了解了污水如何变成清水,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排放,深深感受到治理污水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程,今后也会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理念的培育和环保知识的学习。

  云南网记者 赵岗

    新闻热点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开展中秋国庆期间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