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李金铭
磐石市委、市政府从去年起在“插花村”创新实施“党群联建扶贫田”项目,探索出一条贫困户产业脱贫全覆盖的新路子。2018年,全市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271户,同年贫困户所有产业实现年户均增收4800元。今年“扶贫田”扩展到840公顷,带动“插花村”贫困户7897户,预期户均增收2100多元。该项目通过“党支部带头做,党员干部义务管”,最终实现党建促进脱贫,脱贫助推党建,其做法已在吉林市全面推广。
所谓“插花村”,就是那些有零星贫困户的村子。如何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磐石市各乡镇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搞了“扶贫田”,有的建设了“党建示范田”,都收到良好效果。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将两种模式统一为“党群联建扶贫田”。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村为单位整合贫困户耕地及村集体土地,通过置换地块的方式尽量做到集中连片。同时,他们还先后引进26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等形式,分别发展辣椒、花生、中草药和桑蚕等产业。
为解决乡村转型升级问题,磐石市研究实施了有创意的措施,为贫困户增收带来新途径。在驿马镇,人大主席王艳明望着晾晒在旷地上的花生说:“今年我们镇种了11.7公顷花生,辐射4个村、322户贫困户。由于春季干旱、秋季多雨,产量低了一点,但为提高产品收益、促进贫困户增收,镇党委决定搞深加工。由于种的是高油型品种,选择将花生榨成油,预计可实现收益10万元左右,平均每户增收300多元。”
驿马镇二道甸子村的贫困户陈兰发家生活十分困难。村里“党群联建扶贫田”种植了花生,从种到收,都有镇里领导和村干部带领党员和志愿者来帮忙。他说:“我下地干活能挣工钱,年底还有分红拿,现在日子渐渐好过了。”
在牛心镇细林村,2018年由村里出钱在“党群联建扶贫田”种植了4万棵红辣椒。镇政府不但免费给贫困户辣椒苗,还把肥料送到家。头一期辣椒苗长势很好,让贫困户喜上眉梢,不料第二茬苗遇上了倒春寒,成活率很低,又给大家兜头一盆冷水,龙头企业鑫达农牧公司当即免费为“党群联建扶贫田”补上了苗,当年收获辣椒3万多斤,收入1.5万元,贫困户得到了分红。
73岁的陈玉林是烟筒山镇民主村村民,他靠在“党群联建扶贫田”种桑养蚕走上了脱贫路。他说:“一到农忙,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都来帮着我们干,春天连薅带铲,到秋天更是连采带收,最多的时候来300多人,3公顷地,2天就干完了!”
松山镇红旗村书记孙会说,他们经过多次考察,发现种植有化痰作用的“返魂草”比种苞米收入高很多。这种中草药一年投入,可收益10年。经村班子讨论决定,今年利用集体的机动地种了20亩,还和通化市兴林镇通银合作社签了协议,由他们来定点采购。孙会说,今年预计收益3万元左右,这给村里的贫困户带来脱贫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