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正能量 >

【烈士命名镇村行(73)】阜宁县陈良镇如珍村:烈士精神激励村民砥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9-06-14
【导读】 1945年,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确认张如珍为革命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将烈士的牺牲地许湾乡李沟村,命名为许湾乡如珍村。”

村民滕友朋在讲述张如珍烈士的事迹。

麦收季节,记者走进阜宁县陈良镇如珍村。“我们村是以抗日烈士张如珍名字命名的。”87岁的如珍村村民许为佐,依然记得76年前烈士倒下的那个凌晨。

“张如珍是阜宁县芦蒲镇范荡村人,当时他在许湾乡当乡指导员。”许为佐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说话清楚,思路清晰。“那时候干革命还是很秘密的,很多村民并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他牺牲时,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

张如珍是1915年7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任阜宁县喻口区许湾乡指导员。“听老人讲,张如珍是为了掩护在许湾乡公所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牺牲的。”72岁的村民滕友朋说。记者看到,张如珍牺牲时的乡公所已经被青砖黛瓦的民房所取代,昔日乡公所前的农田,已成为当地养殖大户的鱼塘。

1943年,新四军的20多名伤病员在许湾乡公所养伤,张如珍带领民兵照顾这些伤病员。7月30日凌晨,天刚蒙蒙亮,驻扎在附近的日本鬼子得到消息,开着汽油艇,沿着射阳河过来抓人。民兵发现时,鬼子已经快到乡公所了。张如珍让民兵立即带着伤病员从后门出去,向李沟河北岸转移,而他则在东围门处阻击敌人。激战中,张如珍的胸口被敌人击中两枪。他倒下后,敌人看他未咽气,又用刺刀补上两刀。张如珍牺牲时年仅28岁。

11岁的许为佐赶到乡公所时,鬼子已经撤走。他并未看到烈士模样,闻声赶来的村民,已经用草席覆盖着烈士的遗体,正要抬走。然而乡公所门口地上的那抹鲜血却红得刺眼。

“张如珍牺牲后,遗体被运回出生地范家荡,由其家人安葬。1945年,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确认张如珍为革命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将烈士的牺牲地许湾乡李沟村,命名为许湾乡如珍村。”如珍村村委会主任滕春铸说,烈士虽未安葬于如珍村,但如珍人并未忘记这位烈士。烈士的事迹在村里流传,烈士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如珍人砥砺奋进。

李沟河畔,风吹麦浪,一片丰收景象。“目前,村民主要从事稻麦种植,预计今年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约10万元。”滕春铸介绍,2018年7月,村集体领办了正庆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亩,为村集体收入打下基础;另外,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近千亩,稻虾养殖近500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里还成立了如珍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在建设和维护中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截至目前,直接从事建设人员达100多人,带动间接就业超过500人。

昔日烈士牺牲地,如今已变了模样。道路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村庄绿意盎然……近年来,村“两委”在烈士精神感召下,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学习烈士事迹,继承烈士遗志,全村共浇筑水泥路近10公里,安装路灯165盏,新建党群服务中心590平方米,使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资料名片

如珍村现有村民2520人,耕地面积3340亩,以稻麦种植为主。海芦公路串通全村,射阳河大堤环绕村庄。1945年,为纪念张如珍烈士,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将烈士牺牲地命名为如珍村。上个世纪60年代曾更名为向阳大队,1981年复更为如珍大队。1983年3月,恢复乡村制,称为阜宁县陈良乡如珍村。2000年,撤乡建镇时,改称陈良镇如珍村。2001年与原陶港村合并为一个村,称为阜宁县陈良镇如珍村,直至今天。

 

感 言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如珍村村委会主任 滕春铸

我们如珍村是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多年来,我们利用党员活动日等时机,常态化开展烈士事迹学习,让村民深入了解烈士事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后,我们将继续传承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修德明道,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新征程,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县政府绿廊工程途经我村、省国土项目在我村实施的契机,彻底改变我村的面貌,将这片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丽。

    正能量

    【烈士命名镇村行(73)】阜宁县陈良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