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断创新的自贡彩灯
![]() |
大量采用新材料、新科技的灯组
![]() |
大量采用新材料、新科技的灯组
![]() |
采用丝架工艺制作的卡通造型灯组(海天彩灯供图)
![]() |
采用丝架工艺制作的卡通造型灯组(海天彩灯供图)
四川新闻网自贡9月27日讯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 )源于传统赏灯风俗,自贡灯会如今已发展成一个长达数周的年度娱乐活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不仅如此,自贡灯会还在60多个国家、国内500多个城市展出,自贡市也成为四川唯一、中国第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在走出去的背后,是自贡彩灯在传承中的不断创新。从1964年自贡举办首届迎春灯会以来,自贡的能工巧匠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尝试用各种新奇的材料丰富制灯工艺。一组自贡灯会的老照片见证了自贡彩灯的不断进步。
第一届恐龙灯会传统彩灯大放异彩
1987年元月10日,第一届国际恐龙灯贸交易会开幕,展出50天。这届灯会,有84个单位和个人,以及日本、美国都有送灯参展。布展由市人民公园向外延伸,龙凤山公园及滨江路用彩灯装点,灯火辉煌;釜溪河上张灯结彩,王爷庙前搭起“龙门”游人可由此下釜溪河乘“龙舟彩船”浏览灯城风光;进入市区主要街口搭起挂满彩灯的拱门;高大建筑挂着一串串彩灯;居民、店铺门前挂各式花灯。
今年77岁的胡德芳是这届灯会总设计师之一。说起这段经历,胡德芳话语充满了自豪:“灯会门票是我设计的,为此,我在湖边上坐了一个下午画出了票面上的图案;为了布展及确定确定每个灯组安装位置,我拿着卷尺围着公园走了一圈,硬是一步一步踩出了第一张‘公园平面图’并沿用至今。”
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海天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波对那一届灯会也是记忆犹新。“大型灯组很多,题材也和丰富,有‘荷花仙子’、‘群龙戏珠’等主题,传统的制灯工艺充分展示了自贡彩灯‘型色声光动’的特点。
1999年首推主题概念的灯会
上海豫园商城,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99年,自贡海天彩灯开始参与豫园的元宵灯会制作。“以前的灯会都是组团式的,商家选择好成品灯后,彩灯制作单位将其拆分运输,再运到展览现场组装。”王波说,但上海豫园场地很小,不能放置故事题材的大型灯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波带领团队勘察完现场后,决定用豫园的文化背景量身订制灯组,因地制宜地将灯组缩小,上墙、上个楼……为豫园量身打造岀不影晌豫园商业经营、不破坏文物通道墙面等特殊位置的特色组灯。“这是我们第一次推出主题概念的灯会,也开创了自贡外出展览办主题灯会的先河。”王波说。
丝架造型赋予彩灯更多的创造力
以前自贡彩灯在人物头部造型上,大多采用玻璃钢和泡沫。“这些材质都不透光,夜晚呈现出的效果不好,使得灯组在古代人物题材的表现上受限。”王波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2005年,海天彩灯接到迪士尼的订单,需要制作30多个人物各异的卡通场景,“显然,继续使用玻璃钢制作卡通人物已经不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为此,王波和同事们经过一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完成了技术创新。他们用丝架焊接当骨架,表面用传统的裱糊工艺造型。“这样既能满足透光,也能呈现更为丰富的卡通造型。”王波说。 此后,这种工艺被自贡彩灯广泛采用。
在传承和创新中迸发新活力
传统的手工艺和新技术、新材料碰撞出无限多的可能性。2003年,王波第一次在国外看到LED灯。这种低能耗、能控制变光的新型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波意识到,这种光源很可能是以后彩灯发展的方向。但在当时,LED灯成本过高,不宜推向市场。王波和同事们一起,通过技术攻关,用霓虹灯代替LED灯,于2004年在成都春熙路推出了用钢架做彩门,四周捆扎霓虹灯的第一代光雕彩门。“当夜晚降临,这个灯组梦幻的效果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王波回忆说,后来他们又对灯组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很快又结合裱糊工艺推出了第二代。如今,光雕灯组已经做到了第四代,灯组从造型、材料、工艺上都在不断的升级。
![]() |
第九届国际恐龙灯会( 中国彩灯博物馆供图袁鹏摄影)
![]() |
光雕门(海天彩灯供图)
![]() |
历届灯会( 中国彩灯博物馆供图袁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