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
违法行为背后的“神理由”
应急舱门是在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时,全机人员的逃生门,擅自打开应急舱门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航班起飞前,乘务员会提醒;应急舱门处也标有警示文字,提醒仅用于紧急情况。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乘客做出危险的举动呢?
了解一些真实的案例,你会发现,有些乘客真的太“任性”了。
2014年1月20日13时20分,由福州经停武汉飞往重庆的PN6220次航班刚驶入机位停稳,飞行员就发现左侧应急舱门报警灯闪烁,显示舱门开启。乘务员赶到现场,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已拉开舱门上的防护罩,扳动了应急舱门手柄。
扳动应急舱门手柄的男子姓程,他说急着回家,以为拉开应急舱门就可以下飞机,根本不知道这个舱门不能随便开。
因着急回家就擅自开启应急舱门,这还不是最奇葩的理由,乘客擅自开启舱门还有各种“神理由”:
内急——2010年1月20日,一架南航客机在深圳机场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时,一名年轻女子上厕所被拒后拉开后舱门,导致飞机逃生滑梯弹出。这名女子事后被罚款5000元。
早下机——2013年12月14日,四川航空3U8829次航班从重庆飞抵北京。乘客冯某为了早下飞机,擅自打开应急舱门导致滑梯打开。事后,冯某被首都机场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5日。
很好奇——2013年12月16日,南宁飞重庆的G52652次航班降落停靠廊桥后,一男子发现安全门上有一红色把手,心生好奇,偷偷拉了把手,导致安全门裂开1厘米左右缝隙。后该男子被拘留5日。
想透气——2014年12月14日,厦门航空MF8453次航班在杭州准备起飞时,左侧机翼上一名年近50岁男子突然将安全门打开。事后男子解释称“只是想透透气”。
好奇也好,透气也罢,这些个人利益在飞行安全面前,无异于鸿毛。
几乎在每次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种质疑安全监管不到位的声音铺天盖地。诚然,一些事故背后确有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失职之处,但公众是否反思过,个体的安全意识、守法是否存在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