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充分开“绿灯”的法规
地铁公司一名负责安全管理的负责人坦言,《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开始实施,导盲犬进地铁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不过地铁的安全管理方仍有自己的顾虑。
“主要是现在地铁的客流太多了,我们的安全压力也非常大。”该负责人说,在国内,如何看待导盲犬进入地铁依然存在争议。在允许导盲犬上地铁的外地,地铁管理部门就曾收到过乘客不希望导盲犬同乘的投诉。
五一假期,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办公室主任王艳没有休息。她说,每天打进办公室的电话有上百个,“基本上是一个挨一个地接电话,都是盲人打来电话咨询或是申领导盲犬的。”
王艳介绍,目前全国约有100只导盲犬,北京有9只。“每只导盲犬需要在基地训练一年到一年半,我们会训练导盲犬学习乘坐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出行方式。”
“目前全国16个省市有导盲犬,大部分城市是允许导盲犬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王艳说。
新京报记者发现,近日已有多地下发相关法规文件,为导盲犬出行开“绿灯”。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规定,盲人可携带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近日通过并将于6月1日起实施的石家庄《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规定,乘客携带宠物(不含导盲犬)乘车等情况,公共汽车从业人员有权拒绝提供客运服务。其中,特意注明不包括导盲犬。
王艳经常与各地的残联联系,据她了解,各地政策的推进往往与当地残联有关,一些地方的残联每年都会针对导盲犬出行提出议案。“北京市残联也应该提出相关议案。”
新京报记者就此致电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知道的跟你差不多”,其他未予透露。
自5月1日条例实施后,平亚丽觉得自己的腰杆可以挺得更直了,但她仍有担忧,“这个条例是有局限性的。导盲犬要进入公共场所,涉及很多部门。今天地铁让进了,明天不让坐轮船怎么办呢?”
平亚丽有一个愿望,如果国家能够用一条法规把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这个事儿说清楚,是不是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 链接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第十六条 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残疾人保障法
第五十八条 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第二十三条 禁止携带活畜禽乘坐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车辆、道路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