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由资源型企业投资或参股开发建设的星级饭店76家,占全省四星级以上酒店的45%;25家省级休闲度假区,几乎都由资源型企业开发建设。
这组数据让外界对煤老板刮目相看。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山西煤老板就开始涉足旅游业。一些更早进入的已获得丰厚回报。
山西文化历来深厚,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之称。近年来山西高层也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宣传山西,称将“像挖煤一样挖文化”,让外界认识不一样的山西。
“政府希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煤老板手里又有钱,把老板们手里的钱利用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似乎是个双赢的合作。”早年曾参与山西某地旅游项目的一位官员说。
在山西,手握数亿元的煤老板非常之多,经过数年经营,实现资产原始积累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实力。这样的实力,早在2008年就被山西多个资源大市看中。临汾、吕梁等市多次号召当地煤老板投身三产,早日摆脱资源困局。
几年间,山西各地上马了数百个旅游项目,其中多以煤焦老板投资为主。
例如,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在煤焦行业市场异常火爆之际,出资4亿多元开发介休市的绵山,建立了10多个绵山特色文化展馆。
晋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原是太行山深处以挖煤为生的小山村。近年来,该村通过组建集团公司,先后投入5亿元,依托清初名相陈廷敬府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夜之间,山西王莽岭、蟒河、珏山、盂县藏山、乡宁云邱山、榆次常家庄园、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榆次乌金山等原本无人问津的景区纷纷迎来新的投资者。
“退休吧,人也老了,该换个清闲的产业,休息休息了。”“搞煤矿每天绷着根弦,一天到晚不敢睡个好觉。”在多位投身旅游业的煤老板看来,搞旅游业比挖煤轻松,出去有面子,但要搞好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