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温度变化或是桂林景区山石坠落最重要原因(3)
作为一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何思明针对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次生灾害防治的难点问题,创新性地解决了都汶高速公路桃关隧道出口滚石灾害防治、芦山地震灾区S210线滚石灾害应急抢险崩塌和滚石灾害防治等重大难题。
“事实上,危岩崩塌是最难监测预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它发生时特别突然,防不胜防。”针对如何杜绝此类灾害隐患,何思明说:“景区应该对每个灾害点定期进行检查和编号,对哪些地方有灾害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每个灾害点的风险要进行评价,评估这个灾害点的危害有多大,能不能控制住这个灾害。风险性高的灾害点要采取措施果断彻底消除。”
“对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尤其是重点景区进行长期的监测和定期的排险是非常重要的。”吴博士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更加关注景区景点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及治理,如采取智能监测手段实现灾害预警、在局部人流量大的地区采用柔性支护(挂网)等临时性措施防治落石、对崩塌灾害采用清除危石和裂隙灌浆等标本兼治的方法等等。
有网友称,景区木龙洞口正在修建旅游厕所,此次事件或许与厕所的建设有关。对此,何思明认为,旅游景点进行修路、修建房屋等施工,一定要考虑到地质灾害,有些地方能够绕避就尽可能的绕避。同时,施工场所要预留缓冲空间,尽量远离地质灾害点。
“哪些地方有潜在的危害,一定要在非常醒目的地方告诉游客。”何思明说,要做好规划,在地质灾害危险点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让游客意识到这个地方有危害,以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灾害发生当天,桂林市已于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地灾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等工作,并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3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对广西范围内所有旅游区及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全面排查。对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景区,要对当地交通、游道、危岩体进行安全加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此外,广西旅游部门还计划推动旅游业与保险业合作,推动推出针对地质灾害的保险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保意识。
在桂林叠彩山坠石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立即发布旅游安全提示,提醒游客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范北方地区因天气转暖、开春化冻引发的安全事故,南方地区因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等。同时,要求各景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认真排查旅游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消除安全隐患。
“总体而言,山地景区偶发性地质灾害还是可防可控的”。何思明说。(江东洲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