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发展平庸 国内目的地旅游难分蛋糕
日前,2015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两会上关于旅游行业的提案议案较少,引发了媒体的质疑。对此,有与会委员回应称,旅游业的提案一向不是两会上最多的,旅游业是国家支持的产业,现在的法律和政策已经够多,问题不在政策,而在执行。
国人旅游热情高 国内目的地难分蛋糕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国家明确扶持、政策法律够多,然而目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成果与此“大好形势”相比却显得过于平淡。曾有报道指出,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对于这一说法,业界还存在争议,但国内游客热衷于出境游却是事实。根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十一”黄金周到今年的春节长假,各大在线旅游销售平台销售数据反映,出境游仍是多数游客的首选。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人出游意愿空前高涨,然而中国游客的钞票却越来越多的流向了海外。OTA、旅行社等尚可从出境游业务中分一杯羹,而广大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则难免陷入看着蛋糕却分不到的尴尬境地。
国内旅游目的地病根何在
国内旅游目的地到底差在哪?游客反响最强烈的就是基础设施和管理上的不足。2014年,传统旅游大省云南接连曝出旅游大巴遭围攻、强制消费不成而殴打游客等暴力事件,在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暴露了国内部分旅游目的地在管理方面的严重缺失。此外,从黄牛泛滥、乱收费、兜售假货等乱象到如厕难、指示牌谬误等问题,景区的各种负面消息也时时见诸报端。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游客体验。
2015年,全国旅游业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国家对景区乱象重拳出击,我们相信在行政力量的帮助下,国内旅游目的地这些基本面的问题终将得以改善。然而,更深层的问题还有待目的地自己解决,其中最关键、最迫切的,就是创意的缺失。
在目的地旅游整合营销领域深耕多年的业内知名人士、酷旅网CEO李明儒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如今,缺乏特色已成为国内旅游目的地的一大通病,景区景观雷同、目的地旅游主题雷同、营销手段雷同、甚至连旅游特产都是千城一面。“游客旅游,追求的就是融入一种不同的环境,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如果去哪儿看都差不多,那么旅游的意义便不存在了。”他认为,跟风严重、创意缺失是导致国内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有资源没人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