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要闻 > 正文

白鹿洞书院 传承千年书院文化(3)

2015-12-15 09:41 作者:顾宝军
礼圣殿 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又名大成殿。大成取意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始建于南宋,近代维修。礼圣

 

 

 

礼圣殿

  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又名大成殿。“大成”取意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始建于南宋,近代维修。礼圣殿是祭祀孔子及其门人的地方。殿正中有唐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左右分列四圣像即颜子、思子、曾子、孟子。孔子像上悬清康熙帝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四圣像后两侧分列十二哲人,也称十二贤,除宋朱子外,其他皆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殿后壁左右两侧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白鹿洞书院每年新生入学行祭祀活动,书院的祭祀活动仪式很隆重,根据朱熹的意见,书院祭祀不设塑像而改立木牌位(或石碑牌)以示区别于佛、道。关于礼圣殿最初的筹建,至今还有一个悬案,就是朱熹担任浙东提举时拨付了三十万钱给白鹿书院兴建礼圣殿,这笔钱是公款、私款,宋以后朱子门人都末解释清楚,当时有人控告朱熹十罪中有一条就是朱熹把朝廷钱粮尽与其徒,而不及百姓,恐怕与这三十万钱有关。

  那么,白鹿洞又是因何而来呢?白鹿洞最初并无洞,明嘉靖九年南康知府王溱辟一山洞,嘉靖十四年南康知府何岩又凿一石鹿置洞中。到明万历四十二年,参议葛寅亮认为书院本无洞,辟洞凿鹿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遂将石鹿埋于地下,直至1981年维修礼圣殿时在地下挖出,又重新安放洞中。此石鹿为明代遗物,取跪式,竖耳昂首,双目静视前方,犹显端庄安祥,喻示书院希望所出弟子均温顺听话,效忠国家。思贤台在鹿洞之上,王溱辟山洞时,筑台其上,取见鹿思贤之意。思贤台为书院最高处,登临可观书院全景。

  历经数千年后的今天,白鹿洞书院是否只是作为文物单位供人们旅游参观呢?据了解,近五年来,白鹿洞书院在庐山管理局党委、庐山管理局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除了继续加大了对古建维修、旅游接待、环境整治、防火抗旱等方面的投入工作,在文化交流与研究方面更是大添手笔,先后促成中国人民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教育学院、九江学院与白鹿洞书院的合作和交流,在传承和挖掘白鹿洞的文化内涵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白鹿洞书院这颗庐山文化的明珠,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