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扣费“不清晰” 用户很“迷茫”
臧先生是中国电信的老客户,在电信选择的是月消费189元融合套餐,含多个电话号码,套餐内互拨免费。
据臧先生介绍,2014年9月,他发现电信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其选择的套餐内含国内流量1171456kb,8月使用682498kb,尚余488958kb,但是深圳电信却以超用流量34213kb,收费10.3元。同时,套餐内含语音15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1200加本地互拨免费300,电信账单皆统计记账在国内通话时长栏,9月使用仅1239分钟,深圳电信却收费13.05元。
记者就臧先生的情况致电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陈先生称,臧先生碰到的情况需要具体去查询当时套餐的使用情况和流量信息,并表示将立即安排人员去解决。
14日下午,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就此事进行了回复。陈先生称,经核查,该用户套餐是120M(国内流量)+1024M(省内流量),共计1171456kb,有分国内和省内,并不是全部都是国内流量。用户在前期投诉期间,鉴于对套餐使用范围及账单展现有误解,深圳分公司本着解决争议的考虑,酌情处理2014年9月、10月两个月的超量费用。并明确告知该套餐内的1G流量为省内流量,并建议用户后续留意使用。同时企业也于2015年3月起优化了账单展示,明确显示相关流量的范围。
“2015年3月10日起至7月,该用户向10000号及消委会再次投诉,工作人员再次按业务情况进行解释,但用户不接受,仍然声称称其套餐一直是国内流量”,陈先生表示,目前已建议用户查询业务受理底单的相关规则,或提供受理底单以便电信核实处理。
记者了解到,针对电信行业可能存在的霸王条款,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电信行业电话业务不公平格式条款评议,指出电信行业存在暂停服务却不提前通知消费者;套餐使用不足一个月,仍然照常收取费用等多项不平等条款,消费者在使用时需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