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 作 者 | 单 位 | 发表期刊 |
提升党报“首位度” 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 | 双传学 |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 新闻战线11上 |
打开六度空间 以守正创新引领媒体深融 | 王文坚 | 扬子晚报 | 新闻战线12下 |
媒体融合的“三懂”实践 ——以江苏法制报“律媒智库”项目为例 |
孙劲松 | 江苏法制报社 | 城市党报研究11 |
5G风口将至,传统媒体是否做好了准备? |
丁邦杰 史 亮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日报社 |
青年记者06上 |
从一个公益活动到一家上市公司 ——构建政务民生类媒体服务平台的路径探索 |
江 飞 | 金陵晚报 | 中国报业08上 |
打造媒体融合命运共同体 ——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探索为例 |
李 勇 |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 新闻战线06上 |
唤醒数据,焕发主流媒体生命力 ——浅析数据新闻的正面与侧面 |
朱 雷 | 无锡日报社 | 传媒观察08 |
能量=变量+增量+存量 ——地市党报转型发展的“扬州探索” |
李继业 | 扬州日报社 | 中国报业12上 |
电视理论传播功能的缺失与再造 ——以《马克思是对的》为例探析理论节目的创作与发展 |
卜 宇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电视09 |
《美好时代》:主流话语的体系建构与表达 | 任 桐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8 |
媒体融合的快变量与慢变量 | 许敏球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电视12 |
“25亿”的诗与远方 ——从荔直播看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探索 |
季建南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09 |
融汇数据 融变内容 ——兼论城市电视媒体融汇选择与路径依赖 |
高顺青 | 南京广电集团 | 新闻战线11下 |
苏州广电总台融合转型的六个实践 | 陆玉方 |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09 |
多手段并举,多渠道发力, 提升融媒体产品的传播力 |
韦广学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11 |
题 目 | 作 者 | 单 位 | 发表期刊 |
互联网“下半场”:传媒实践与研究的时代进路 |
孙 巡 田 莺 |
新华日报社 | 传媒观察01 |
用新闻调查“笨办法”和不变的求证精神应对“后真相”时代 | 林 培 | 新华日报社 | 中国记者02 |
浅论传统媒体在5G时代的融合探索方向 | 陈明明 | 新华日报社 | 传媒观察11 |
在融合转型中构建版权经济赢利新模式 | 刘大颖 | 扬子晚报 | 传媒观察01 |
着力打造新闻产品的刚需特质 | 王书明 | 乡村干部报社 | 新闻战线05下 |
重温媒体传统,保持定力重塑传播力 | 冯海青 | 中国江苏网 | 青年记者06上 |
纸媒提高非报经营效益中的三个思维 | 宋 冰 | 南京日报社 | 新闻前哨05 |
“一粒米”撬动文旅大产业 ——从苏报地产大米整合项目看传统媒体的市场行为 |
杨秉灏 沈红娣 |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 城市党报研究11 |
“四破四立”探索地市报业集团融合转型路径 | 陈 全 |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 城市党报研究12 |
打造小记者“可为”空间,提升纸媒价值观引领 | 王 芳 | 常州日报社 | 传媒观察02 |
《扬州日报》精耕、深耕、细耕理论评论的创新探索 | 李 峰 | 扬州日报 | 中国记者04 |
《融中对》:报业顶层设计的内容、路径和构架 | 周 劲 |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 中国报业04上 |
都市报竞争反应的泛化与分化问题 | 施连山 | 连云港日报社 | 城市党报研究12 |
运用法律手段调控网络扩散隐私 | 张 星 | 现代快报 | 新闻战线09下 |
版权之争下的新媒体资产管理 ——从现代快报三年实践看媒体融合新课题 |
郑春平 朱俊俊 |
现代快报 | 中国记者12 |
报纸副刊的艺术品推广亟待规范 | 邹 凌 | 江苏工人报 | 传媒观察01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太仓日报探索县市媒体融合的路径解析 |
张 忠 | 太仓日报社 | 新闻战线07上 |
媒介融合环境下广电媒体员工流动倾向研究 | 刘 璐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记者11 |
构建智慧型交通广播的思考与实践 | 刘 佳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07 |
从观众到用户:转化、挖掘与变现 | 李 威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07 |
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中人文观照的多维表达 |
皇甫钰 杜 珺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电视研究08 |
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 张建赓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04 |
传统广播转型新方向: 移动付费“音频生态圈” |
栾轶玫 周万安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与写作10 |
深化供给侧改革当“以受众为中心” |
郭之文 吴继荣 |
南京广电集团 | 传媒观察02 |
城市广播舆论监督的40年发展之路 | 左 宁 | 南京广电集团 | 中国广播12 |
城市台影视剧产业新路径探索 | 扈 楠 | 南京广电集团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8 |
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深入推进媒体融合 ——城市广电致力建设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的思考 |
沈 玲 |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记者12 |
建设城市融媒平台 推动广电整体转型 | 王晓雄 |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战线10上 |
从中国新闻奖评选看电视评论的供给 | 许建俊 | 常州广播电视台 | 新闻战线02上 |
践行核心价值观 提升核心竞争力 | 汪忠泽 | 常州广播电视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7 |
题 目 | 作 者 | 单 位 | 发表期刊 |
返乡报道何以格外亮眼 ——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贺旺年”系列报道为例 |
魏长健 | 新华日报社 | 传媒观察04 |
环保事件中政府部门舆情处置及策略探索 ——以江苏省环保事件为例 |
乔 铃 | 新华日报社 | 城市党报研究06 |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的深度传播 ——以新华日报《思想》《人文》《科技》周刊的实践为例 |
沈 东 | 新华日报社 | 新传播03 |
让党报评论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从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看融媒体时代党报评论的话语方式创新 |
徐 勇 | 新华日报社 | 新闻战线10上 |
让正能量报道自带“流量” |
刘 璞 王梦航 |
扬子晚报 | 传媒观察03 |
创新表达,提升新闻影响力 | 陈正仁 | 扬子晚报 | 新闻战线12上 |
党报高校思政报道如何造就全国“网红” ——以《南京日报》“我的大学”版实践为例 |
谈 洁 沈金霞 |
南京日报 南京邮电大学 |
传媒观察03 |
舆论监督类新闻阅稿反馈制探索 ——以金陵晚报17年实践为例 |
刘乐云 王国俊 |
金陵晚报 | 青年记者11中 |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深度调查报道 ——姑苏晚报《星期五调查》专栏的实践思考 |
王芬兰 叶永春 |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 新闻战线11上 |
“融”出新意“质”造主流 ——浅谈新时代城市党媒向智媒体转型的路径 |
马正红 王粤海 王 起 |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 城市党报研究12 |
多元传播格局下“走转改”的现实意义 | 张 政 | 常州日报社 | 新闻战线10上 |
浅谈重大主题创新策划灵感之源 ——以十年江苏省报纸同类获奖作品为例 |
刘兰明 | 镇江日报社 | 中国地市报人02 |
传统媒体做好活动的四个“度” | 肖德林 | 扬州晚报 | 传媒观察02 |
地市报如何彰显城市温度 | 张 培 | 泰州晚报 | 新闻战线04下 |
守正出新,重构党媒公信力优势 ——全媒体时代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
徐亚华 | 南通日报社 | 新闻战线12上 |
“五字诀”锻造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 | 徐 鹏 |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 | 新闻战线09上 |
论媒体在文脉传承中的文化担当 |
张 瑾 薛以伟 |
徐州日报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1 |
立足本土特色 创造独特影响 ——淮海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 |
张 林 | 淮海晚报社 | 新闻战线08上 |
《盐阜大众报》:十万+背后的“加减乘除” | 费如星 |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 中国记者08 |
在网络热潮中学会“借力发力” | 陈秋实 | 宿迁日报社 | 传媒观察04 |
地方移动政务新媒体打造舆论传播力探讨 | 吴 弋 | 连云港日报社 | 中国地市报人11 |
地方报业需要创新更多融时代制度细节 | 范 军 | 海门日报社 | 城市党报研究07 |
电子竞技:广播媒体业务拓展的又一个领域 | 尹 航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12 |
网络视频时代选秀节目的沿革与嬗变 | 吴 茜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09 |
让传统戏曲插上互联网翅膀 ——以江苏广播《全球网友戏迷大赛》为例 |
朱平凡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9 |
当下融合新闻报道中的误区与对策 |
陈 超 李 帅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战线01下 |
改革开放40年广播的创新发展 | 涂有权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中国广播03 |
以受众研究助推科学制播 ——江苏广电受众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
葛 群 魏丹佩 翁亚欣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07 |
NHK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 刘存宽 |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 传媒观察03 |
复合型电视直播的实践与思考 ——从12·13国家公祭日系列直播看电视现场直播的创新实践 |
张 鹏 | 南京广电集团 | 新闻战线07下 |
实施移动优先战略 壮大城市广电实力 | 黄和明 | 常州广播电视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07 |
厘清四个关系 增强队伍“四力” | 刘 水 | 徐州广播电视台 | 新闻战线11下 |
城市广播老龄化发展策略 |
石万昀 杨 茜 |
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 视听界11 |
媒体解读“马庄现象” 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胡剑玮 | 徐州广播电视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0 |
重大突发事件地方主流媒体的应对之策 ——以江苏丰县爆炸案件为例 |
刘建玲 | 徐州广播电视台 | 中国记者01 |
打造内涵丰富底蕴丰满底色鲜明的全媒体主持人形象 | 朱 霞 | 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战线01下 |
弄清内因外因 理顺内外关系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
茅震宇 | 太仓市广播电视总台 | 视听界11 |
以社会效应扩大影响力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泰兴案例剖析与思考 |
张余华 陈庆国 |
泰兴市广播电视台 | 新闻战线08下 |
融媒体环境下探寻信息编辑视角的新个性 |
曹 文 陈国强 |
丰县广播电视台 | 西部广播电视12 |
县级媒体融合的邳州探索 | 徐希之 | 邳州广播电视台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