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立志宜思,尚美恪勤——专访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心小学校长胡官兴

来源: 中访网  发布时间:2015-09-02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李忠卿  

        人物档案:胡官兴,1973年11月出生于扬州,中共党员,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曾先后荣获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市小学作文教学竞赛、市小学语文课一、二等奖,扬州市“成功杯”百名校长有效引领校本教研现场展示活动一等奖,邗江区校长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邗江区“百堂好课”获得者。先后担任《小学新启蒙教程》丛书编委,《亲近母语》丛书编委,《语文课外读本》编委,《影响教师的101个案例》编委,《同步作文》主编,参与《新公民教育读本》、《走向主体活动的品德教育论纲》的编写。《文本召唤精神  生命超越文本》、《行走在传统与特色之间……》等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其前身系清代大学士阮元在家乡创办的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建校,1989年改迁新址,至今已走过了100多个春秋。长期以来,学校以家乡先贤阮元“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的古训为鉴,形成了“立志宜思,尚美恪勤”的价值追求。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公小”用全部的身心去诠释“公道”二字的全部内函:“公”意味着公正、平等、共同;“道”意味着方法、过程、规则。沿着这样的思路,公道教育的办学路径逐渐清晰——为人之道在于正,为教之道在于平,为学之道在于实,为校之道在于和。
 
        公道中心小学校长胡官兴既温文尔雅,又热情奔放,面对中访网全媒体记者的采访,他用“两个注定”道破了教育有成的天机与密码,这就是:公道小学因“公道”而名,这就注定了我们要充分挖掘公道这个名字里隐含的精神密码,用我们整个身心去诠释“公道教育”的全部内涵。公道小学的前身系前代大儒阮元在家乡所办的学堂,这就注定了我们要以继承者姿态去汲取国学经典中的有益因子,以传统文化的精髓去浇筑孩子们的心灵之塔。
 
        让微笑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走进公道小学,这里环境优美,空调、彩电、VCD、录音机、投影仪、钢琴、图书馆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师资力量雄厚,有着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一校之长,胡官兴始终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在教职工面前自己是 “引领者”,家长面前是“服务者”,孩子面前则是“伙伴与朋友”。这就意味着,他要和老师乃至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公道小学在当地是一所名校,不仅教育质量较高,而且校名名副其实,并非徒有虚名。该校在发展学校、培养教师、成就学生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公道”模样的发展路径。
 
         至正——寻求“为人之道”
 
        《论语·学而》中说到“就有道而正焉”,意思是说要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公道小学提出“为人之道在于正”,就是告诉全体老师要以先贤为师,以大师为伴,不断提升自己的做人境界。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应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培育。
 
        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对公道小学“珠湖读书会”的老师来讲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将迎来一群致力于国学研究的朝圣者——东方智慧的老师们。与他们结缘要追溯至2011年春天。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公道小学的老师们终于见到了这样的一群人,这里面就有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弟子——江有能博士。从讲《论语》、说孔子、读《诗经》……在前行的过程中老师们增长的不仅仅是国学教育的智慧,更多的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江有能博士的岳母出了车祸,凌晨3点从他南京赶到南通匆匆安排她进入ICU病房后,丢下处在病危中的岳母,上午9点准时出现在公小的课堂上。读书会的老师知道了这一切后,都感动万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一诺千金,什么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江老师的这种行为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震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工作报怨和不满呢?”曹建新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进一步激发读书会成员参与国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拓展了研修的途径,参与了东方智慧的“幸福密码”的培训。在这场精神洗礼式的培训中,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吴仁红老师说:“过去我认为很多东西是重要的,现在看来,那些所谓重要的东西对人生来讲其实不值一谈,帮助孩子成长才是教师生命幸福的根源。”
 
        在这场静悄悄的变化中,以“珠湖读书会”为代表的公小教师团队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工作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凡是有利于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全力以付地去做,在‘利师’与‘利生’的问题上,我们要坚定的选择后者。”这是校长室旗帜鲜明提出的公道小学教育工作的行为准则。
 
        教师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的改变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学生更应该是国学传统教育的对象,《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好教材。于是他们分低、中、高三个级段分别开设了不同的国学经典课程。有了内容,怎样的诠释方式更能顺应现在的孩子们?于是该校对国学经典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在以诵读为主的同时,大量地采用“典故印证”——以古带今,“图说身边事”——以今说古等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故事中理解经典,在感动中学习经典,从而不断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

教育资讯

厦门大学聘请余清楚为新闻传播学院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