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央视评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不搞“大水漫灌”已成共识

来源: 央视新闻移动网 发布时间:2018-08-23

央视财经评论丨央行定调了!将在这一领域换挡加速↓

8月2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如何调动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怎样打通“最后一公里”? 22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以及财经评论员万喆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如何看待“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曾刚:结构性去杠杆大方向不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2017年底到2018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已经趋稳。

现在存在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体经济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因此稳金融既要坚定去杠杆,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疏导机制,把钱流向该流向的领域。这样的变化,是从总量转向结构性去杠杆的转变。

万喆:不搞“大水漫灌”已成共识

财经评论员万喆:不要“大水漫灌”,已经形成共识,现在市场总体流动性是合理和充裕的,并不是钱的总量变多了,而是获得资金的融资渠道变得更畅通了。我觉得重要的是企业要慢慢开始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适应这种节奏。

新闻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

二是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

三是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

四是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来疏通货币政策渠道。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曾刚:供需两端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要从供需两端做好政策引导,现在一些小微企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很多成本不断提高,小微企业也要做好风险防控的意识。从供的这方面来讲,金融机构要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我们讲要综合施策,统筹协调,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如何创新体制机制?

曾刚: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企业融资而言,银行借贷一般是一年两年或者三年。银行如果确认项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行无还本续贷。这样银行风险在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一类创新是有实际的需要,而且有大量的需求,前提是必须把控风险。也就是说在做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对风险控制。

万喆:金融机构在服务和创新上可以做得更多

财经评论员万喆: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时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加强金融服务意识。

核心观点:

曾刚:总量保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是未来金融政策的主导方向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我认为总量保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是未来金融政策的主导方向。从目前来看,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已达到了合理充裕的状态。现在的资金利率水平在稳步下行,未来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样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万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化市场化机制建设

财经评论员万喆:我觉得强化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未来主要是要强化市场化的机制建设。

包括刚才讲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每一个国家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从长远看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把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财经要闻

    央视评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不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