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要闻速览 >

打造强军文化: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

来源: 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5-09-26

文化的灵魂与张力

——从《强军文化论》出版再说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

■二月河(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周 涛(新疆军区创作室原主任、著名诗人)

■王幸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此后,习主席视察部队时又多次和官兵们谈起“强军文化”。 这些指示深刻表明,习主席对军事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打造强军文化”已经成为习主席治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5年5月14日开始,本报用近一个月时间,连续推出22篇“强军文化论·军事文化名家的时代思考”系列文章,在军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很多文章被多家知名网站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转发。有读者说,军报这一举动及其带来的反响,在军报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是罕见的。还有不少单位集体,将系列文章下载制作成学习资料,以便官兵集中深入地阅读。特别是,解放军出版社在文章刊发过程中紧密关注,并主动联系我们,以期将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满足读者的需求。

近日,《强军文化论·军事文化名家的时代思考》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把强军文化的话题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邀请了四位军内外文化名人和学者,就《强军文化论》出版和强军文化的有关话题作进一步探讨。

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打造强军文化就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强军文化的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相信几位学者专家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强军文化、深入打造强军文化,都会有所启发。

——编 者

1、话题从胜利日阅兵式开始:阅兵式是非常典型的军事文化形态。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的: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

二月河:翻看《强军文化论》一书的时候,恰逢胜利日阅兵。我觉得,这次阅兵是展示我们军队形象和军事实力的一个大举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文化成果。正如《强军文化论》中谈到的:军事文化不仅是军队的,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阅兵式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我们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还有我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形象,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军队有能力捍卫正义,捍卫和平,捍卫人民。

周涛:从文化的角度说,阅兵式对于强军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它展示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精神,显示一种自信。特别是习主席的讲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三个必胜,非常简练,非常有力,非常鲜明。我们可以告诉世界,我们不再是70年前弱小一盘散沙的中国,我们今天有能力对一切侵略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公方彬:我曾以英模代表的身份4次登上阅兵观礼台,更多现场感受促使我思考:一个个威武雄壮的方队背后蕴含或折射出什么?这支军队最独特的东西反映出何种文化性格和人文品质,及其民族审美心理与价值标准?这些问题,在《强军文化论》当中都谈得很深刻,给人很多启示。

2、《强军文化论》一个显著特征是始终紧扣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让人们加深了对习主席讲话精神的理解

王幸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习主席对中华文化经典的旁征博引和对世界优秀文化典籍的谙熟,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思想,以及最近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习主席对于文化的重视。所以,我很赞同《强军文化论》序言里讲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善于运用文化智慧解决重大问题,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和治军方略的鲜明特点,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应高度重视文化思维”。

公方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是军队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这一任务落实的效果如何,是当前应该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文章从文化角度阐述习主席治军思想,包括依法治军思想、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等,有力增强了人们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解。

3、《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的刊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月河:“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能够引起高度关注,我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近些年,有影响的军事文化的讨论的确不多见。我感觉这个系列文章让人们一下子接触到我们平时很难接触的一些东西,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为之一振。

周涛:印象中,军报多少年来没有过一个这么有分量的关于文化的讨论。我一直认为,军报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到中流击水。这次讨论,不仅显示出我军军事文化名家的水准,也显示出《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文化水准。

4、《强军文化论》提醒我们,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文化的问题

二月河:“强军文化论”的篇目,反映出作者和编者对于文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应该说是对文化一般认识的一种跨越。文化绝不是写了几部小说,有了几首诗歌,或者是有几首歌曲,有几个节目,就能够表示出来的。文化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内核。可以说,传统文化和今天所创造的新的社会进步,包括物质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都包括在文化的范围里边。军事文化也是一样,人们对军事文化的关注,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发展一个重要步骤。军事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周涛: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序言当中提到一个问题,“不要就文化谈文化”。这次讨论的确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探讨,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涉及到诸多军队建设的前沿问题。文化是一种生存方式,文化是比文学大得多的范畴。对于一个民族也好,军队也好,它是一种生存状态。它怎么活,它怎么生存,它怎么组织这个社会形式,这就是文化。真正懂文化的人,到哪里都能看出它的优势和缺陷。所以,我觉得“强军文化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读者以大文化观去看待军事文化。

王幸生:的确,“强军文化论”的各个选题都让人耳目一新。《强军文化论》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以这样一种浓墨重彩的方式,提醒我们那些曾经被框定在某个特殊领域里的话题,其实说到底都是文化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是狭义地理解文化,那么我军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形成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军事领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在战争舞台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两军相逢勇者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结友爱、纯洁和谐的官兵关系,军爱民、民拥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严格的、铁的纪律,这些宝贵的文化品格,鲜明的文化特色,都成为了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和因素。我军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不断发展壮大,其源盖出于此。

要闻速览

“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获批准 专家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