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事,我们不能自欺欺人!”成空驻藏某指挥所司令员蔡自华常爱说这句话。他曾带领机关业务人员踏冰卧雪数月,实地勘察并获取第一手珍贵数据。战鹰不在高原的日子,所属各场站、雷达某旅练组织指挥、练装备操作、练特情处置、练紧急拉动,也从来没有停止……
蔡自华动情地讲起一个镜头:保障新型战机首次实战轰炸训练时,时任甘巴拉雷达站站长文影,在海拔5374米的阵地上担负总值班员。恶劣气候导致痛风发作,脚疼得没法沾地。一级战备铃响起,他拄着拐杖奔进指挥室,一边吞止痛药,一边指挥保障……
“当大家把各类问号都拉直的时候,那就是胜利的感叹号。”官兵们时时记得一位空军将军进藏指挥联合演习时诗一般的鼓励。
破限,不为姿态,只为砺炼
【航迹定格】 2011年春,我军首次高海拔高寒地区多兵种陆空联合实兵演习,在海拔4500余米高地展开。成空数架歼-11战机穿越云雾,呼啸而至,对“敌”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2011年秋,成空数架歼-10战机,自高原某机场编队起飞,首次在海拔4200余米某机场降落,着陆数十分钟后再次起飞返航,标志着我国产新型战机具备了高原全域作战能力。
【雪域回响】 时任成空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陆懿,是首次飞赴海拔4500余米高地执行实弹任务的“主投”,他告诉记者:“歼-10战机高度表都没达到这个海拔高度,各种性能数据完全靠飞行员算出来、飞出来、摸索出来。”
那天,当他驾战机准确命中目标时,心里奔涌着深沉的感慨:“在高原飞行,要跟天斗,跟各种极限斗,需要勇气,更需要硬本领。”
谈及保障该机场试航这一极限挑战,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兵某团时任机务副中队长冯一,却用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字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