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4月3日电(记者侯文坤)“叶遂安,1914年生,广东惠阳人,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航空班毕业,1940年10月敌机袭昆明,在驾机迎战中牺牲……”蓝天白云映衬着翠绿的柏树,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上,一面34米长的弧形黑色花岗岩纪念墙巍然矗立,记录着这样的文字。
“滔滔滇海,莽莽青岭,抗战英魂,安息于兹……”在墙上,除了安葬官兵的名录以外,缅怀英烈的词句也赫然在目。
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东郊的长春山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抗战老兵家属以及志愿者数十人表情肃穆,手持淡黄菊花,在中国空军抗日战争殉国将士墓前缓缓而行。
70多年过去了,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尽。“沐浴着和平阳光的我们不能忘记为此牺牲的人。这一纪念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反抗日本侵略者付出的巨大牺牲,也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捐躯的"飞虎队"队员。”从事二战历史研究的民间学者段国庆说。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曾一起并肩作战,相互支持、帮助,他们在中国留下印记最多的地方就是云南了。”90岁的中国抗战老兵、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副会长杨毓骧谈到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至今仍会想起美国“飞虎队”留给这里的回忆。
立于纪念碑前、柏树之间,拜祭者皆因历史的沉重而陷入沉思。段国庆说,长春山的这座公墓,是1954年从小麻苴村公墓迁来的,已经修缮过。小麻苴村公墓始建于1938年,是当时政府修建的中国空军烈士公墓。“飞虎队”来华后,部分牺牲的队员一度安葬在中国空军烈士公墓,抗战胜利后已全部迁回美国。
段国庆所说的“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二战”期间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
“飞虎队来华时正值中国抗战的困难时期,1942年初,日军占领缅甸后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基本中断。为了把抗战急需的大批物资运进中国,美国和中国联合开辟了一条从印度东北部到中国云南昆明的全天候战略物资运输空中航线,即"驼峰航线"。”段国庆说。
二战历史研究学者戈叔亚说,随后几年时间里,为彻底摧毁日本法西斯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包围和封锁,滇西民众与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人华侨一道,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飞虎队”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留下了保卫滇缅公路、怒江阻击战、驼峰航线护航等一系列中美并肩作战的历史。到现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建有“飞虎队”博物馆,民间也有人自发搜集、收藏“飞虎队”的相关物品。
“他们在中国的飞行,架起了一座连接中美两国的桥梁。虽然战争已结束70多年,但应当向这些支援过中国抗战的勇敢飞行员表示崇高敬意。”杨毓骧老人说,“当时那种深厚的友谊要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