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要闻速览 >

新一代“长征七号”火箭将首秀 拥有VR技术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6-25

   文昌航天到访中心外观。特约通讯员安莉 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6月25日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最早将在今日迎来“首秀”。专为中国空间站工程研制的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七火箭,采用全新液氧煤油发动机低温动力系统,攻克11大重要关键技术,将大大提高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水平。长七火箭可发射中国研制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后续将取代长征二号F火箭,用于发射载人飞船。航天科技集团预计,到2021年左右,长七火箭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三、四号系列火箭,成为中国火箭家族的“中流砥柱”。

  长七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运载火箭。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作为中国未来运载火箭的主力军,长七火箭从研制手段到过程堪称集现代高科技之大成。长七是中国首个“数字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完成研制,突破三维协同设计、三维设计数据管理及基于三维的流程仿真、飞行综合性能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长七火箭的研制,还使用了当下最热的模拟现实(VR)技术,设计人员通过佩带“3D头盔显示器”及“位置跟踪设备”,对三维数字火箭实现虚拟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长七动力系统采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这将较常规推进剂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了60%,而平均成本仅为常规推进剂的十分之一强。此外,针对发射长七火箭的海南发射场,长七还突破了适应沿海发射场高热、高湿、高盐雾的自然环境防护设计技术等11项重大关键技术。

  备受各界期待的长七,将开启中国航天任务的全新阶段。据介绍,长七火箭在完成此次首飞任务之后,未来将承担中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为中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此外,作为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构型,长七将通过改型或与上面级组合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计划6月25日至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为此,记者近日前往文昌发射场进行探营。当天所见,神秘的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露出真容:亚洲最高非标准大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同时,该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

  文昌市是海南省东北部沿海城市,西与海南省会海口市相邻,西南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琼海市相接。

  纬度低助提高运载能力

  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文昌市龙楼镇,是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中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落区安全性好、海运便捷等优势。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为北纬19度19分,其纬度不仅是中国最低,也明显低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仅高于法国设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据悉,该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

  距发射场不远处建有一座“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其中的“到访中心”是专门接待游客的场所。记者以普通游客身份在接待窗口出示居民身份证进行登记,并缴纳160元人民币,即领到了一本参观证。游客需将所有随身物品,包括手机、提包、背包等寄存,随后在导游引领下通过安检,乘坐电瓶车抵达航天发射场。在发射场区域门口,还需进行复检,由守卫人员对参观人员、身份证等进行核对后方可进入。整个参观过程不允许拍照、摄像。

  民众海滨可观“长箭出海”

  导游小姐是文昌当地人,作为新航天发射场讲解员,她感到很自豪。据介绍,“文昌航天到访中心”是于今年3月底开始进行试运营的,共有8个讲解员,每天限定接待300人,“五一”假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人。除到访中心外,“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计划增建体验火箭发射的4D电影馆、航天博物馆等设施。

  目前游客参观还只限于发射场内的外部区域。记者看到发射场内有帮助抗风、抗压的天然滨海湿地,不远处的控制中心外观呈T字形,顶部是观景平台,便于观赏火箭发射;不远处的两座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是发射场最高和最核心的部分,其中“长征五号”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高度为99.4米,地下1层,地上14层,厂房大门高度达81米,是亚洲最高非标准大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

  距离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2.8公里安全范围外,矗立着两座发射塔,发射塔架四周均建有4座120米高避雷塔。500多吨重的火箭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中托运、躺吊、组装后,固定在巨型的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经轨道缓缓滑向发射架,由于需随时测试各种数据,因此火箭运送时间需3个小时左右,堪称“龟速”前进。发射塔距大海仅800米,如果发射时天气情况良好,游客就能在海滨看到火箭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圆弧,景象十分壮观。

  “长七”料五年后成中流砥柱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最早将在今日迎来“首秀”。专为中国空间站工程研制的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七”火箭,采用全新液氧煤油发动机低温动力系统,攻克11大重要关键技术,将大大提高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水平。“长七”火箭可发射中国研制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后续将取代长征二号F火箭,用于发射载人飞船。航天科技集团预计,到2021年左右,“长七”火箭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三、四号系列火箭,成为中国火箭家族的“中流砥柱”。

  采模拟现实技术

  作为中国未来运载火箭的主力军,“长七”火箭从研制手段到过程堪称集现代高科技之大成。“长七”是中国首个“数字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完成研制,突破三维协同设计、三维设计数据管理及基于三维的流程仿真、飞行综合性能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长七”火箭的研制,还使用了当下最热的模拟现实(VR)技术,设计人员通过佩戴“3D头盔显示器”及“位置跟踪设备”,对三维数字火箭实现虚拟维修。

  据介绍,此次“长七”首飞将搭载多个载荷组成的模拟载荷组合体,其中包括“太空摆渡车”家族的新成员--远征一号甲上面级。据介绍,远征一号甲上面级是中国新一代多载荷多用途空间运输及空间试验平台,将为未来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轨道转移、空间碎片清理等轨道服务。

  所谓“太空摆渡车”,就是一种由基础级运载器发射进入地球轨道(或准地球轨道),能够进一步将有效载荷从地球轨道(或准地球轨道)送入预定工作轨道或预定空间位置的能够独立自主飞行的空间运载器。

 
 

    要闻速览

    “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获批准 专家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