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要闻速览 >

预警导弹追踪航母 中国天波雷达进入联试阶段尾声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7-11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7月11日讯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天波超视距雷达已进入联试阶段尾声,并成立相应的天波旅,该旅由解放军总部直接负责,形成建制后将入列空军。报道指,结合X波段战略预警雷达、最新开发弹道导弹预警卫星等,中国正着手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提前探测美军洲际弹道导弹,此外,天波雷达还可以用来持续跟踪航母战斗群。

  天波超视距雷达是一种远程搜索雷达,它将雷达波发射到高空,由距地面数百公里的电离层将其反射回地面进行探测。

  覆盖整个东南沿海

  天波雷达的探测范围约为1000-4000公里,远远超过预警机对低空目标400公里的探测范围。但受电离层反射角度限制,天波雷达无法探测10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为适应天波雷达的探测范围特点,各国一般将其部署在战略纵深,使其与目标区域的距离大于最小探测范围,从而实现对目标区的完全覆盖。例如中国把天波雷达部署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其探测范围即可覆盖整个东南沿海,东到日本东京以南的西太平洋海域,南到菲律宾以东海域。

  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要两次经过电离层的反射,雷达波很容易散射,因此天波雷达的天线必须极其巨大,才能控制雷达波方向,进行精确定位。目前各国天波雷达的发射天线往往分为几段,总长可达数公里;接收天线同样巨大,而且与发射天线间隔数十公里,以避免相互干扰。

  天波雷达是冷战的产物,其首要用途是提供弹道导弹发射预警。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尾焰会在大气层中形成高达上百公里的尾迹,其中包含大量金属微粒和燃烧残余物,很容易被天波雷达探测到。一旦发现大量此类目标,即可确认对方发动大规模核打击,核报复将立即启动。

  目标定位精度2公里

  除弹道导弹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天波雷达还能识别飞机和船舶的信号,对其进行持续跟踪。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天波雷达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在20-30公里,经改进后,目前定位精度提高至2-3公里。虽然天波雷达的分辨率不可能满足识别目标的要求,但其测速精度极高,可以通过速度来分辨目标类型,如高亚音速飞机、亚音速巡航导弹、高速军舰、低速民船等。

  因此在未来战争中,中国天波雷达除了反导外,还可以用于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持续跟踪。当前中国军方主要通过电子侦察卫星和同步轨道光学侦察卫星对广阔海域进行搜索,发现可能是航母群的目标,然后调动低轨道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侦察卫星进行识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航母群的跟踪从它进入战区前就开始,不可能刚确认就进行打击。而低轨道卫星的过顶时间很短,由于数量不多,也不可能进行持续跟踪,因此被识别出的航母群会再度失踪。

  天波雷达可以对经过卫星识别的航母群进行持续跟踪,为其他侦察手段进行再次定位识别提供引导。但是由于天波雷达依赖电离层反射信号,对方只需进行大量无线电通讯即可破坏电离层环境,因此很容易在干扰下丢失目标。对方的干扰信号源又会被电子侦察卫星发现,从而再次展开识别。双方循环往复斗智斗勇,这就是现代战争及和平环境下军事对抗的主要内容。

  话你知: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有两种基本类型:利用电离层对短波的反射效应使电波传播到远方的雷达,称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利用长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效应使电波沿曲线传播的雷达,称为地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较短,但能监视天波超视距雷达不能覆盖的区域。

  超视距天波雷达有其缺点,一是体积庞大,二是由于需要一个发射仰角来进行反射,所以无法探测1000公里内的目标,但1000公里外的目标探测却不存在盲区。对于国土面积庞大的中国来讲,通过内陆交叉配制就不存在问题了,这也是除了技术复杂外至今只有中美俄拥有超视距雷达的原因。(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相关:中国新型雷达可穿透墙体

图:中国新型雷达可穿透墙体对屋内进行扫描成像\网络图片

  据央广网报道:中国已完成新型雷达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可穿透墙体对屋内进行扫描成像。

  国防科工局网站日前报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顺利完成了首部全固态太赫兹成像雷达系统样机的研制,主要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标志茪什篧q科的太赫兹成像雷达相关技术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太赫兹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太赫兹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具有很高的时域频谱信噪比,且在浓烟、沙尘环境中传输损耗很少,可以穿透墙体对房屋内部进行扫描,是复杂战场环境下寻敌成像的理想技术。

  未来城市及反恐作战中,借助太赫兹特有的“穿墙术”,可以对“墙后”物体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探测隐蔽的武器、伪装埋伏的武装人员和显示沙尘或烟雾中的坦克、火炮等装备,进而拨开战场迷雾。

  这次研制的太赫兹成像雷达系统由中国电科14所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在创新基金支持下,在中国电科12所、13所、55所,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多方协助下,经过仅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获得此成果,完成了太赫兹宽带一维距离像和ISAR成像试验,获得集团首幅ISAR图像,成像分辨率、成像副瓣电平等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取得阶段性重大研究进展与成果。

  经过不断探索,目前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研究方向上已建立基本的实验测试条件,具备了太赫兹雷达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实验验证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太赫兹ISAR成像奠定了重要基础。

    要闻速览

    “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获批准 专家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