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6月20日讯 作为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的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徐州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动能,努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月8日,2018徐州(北京)科技招商暨“一城一谷”创新核心区招商推介会在京举行,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百余位科技企业负责人参会,现场共有25个重点项目达成签约意向,意向签约金额58亿元。
这是我市加快推进“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建设。如今,一个个创新平台初见成效,吸附效应日益显现,各类创新要素正加速向徐州集聚。
这些年来,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效应显现
不久前,“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徐州科技创新谷。吴孟超院士是中国肝胆外科开创者,从医75年,为1.4万名肝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如今96岁高龄的他,仍致力于中国肝胆外科技术的传承与推广。工作站引进了江苏首个质子刀治疗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之一。
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所在的徐州科技创新谷,是徐州高标准打造的科技创新核心区之一。目前入驻企业216家,引入创新创业人才1500多人,拥有院士团队5个,国家“千人计划”9名,孵化器5个,省“双创”人才15名……正成为创新型特色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
在美丽的潘安湖畔,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内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项目正加快推进,相关配套项目开始动工建设。
淮海科技城是我市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标杆项目,规划占地5.9平方公里。目前,淮海科技城片区共招引企业3275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内软件百强企业11家,院士领军企业5家。各类板块上市企业14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双软企业”106家。经过三年的培育,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2017年实现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79%。2018年1至5月份实现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111.2%。目前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些年来,随着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释放效应,加上各项政策推动,徐州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98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5306亿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6.43%,居全省前列。
未来3年,建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
今年,科技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函》,决定支持徐州市等17个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将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力争通过3年建设,把徐州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
据了解,根据创建实施方案和工作路径,我市建立完善了“七大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培育创新型经济,创新能力稳居淮海经济区和苏北五市第一。
科技双创载体建设提质增速,初步构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累计获批省级以上孵化器、加速器4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0家,省级高新区3个,徐州高新区位列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