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中国江苏网讯 “乡村振兴——2018公益创新峰会”日前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家公益组织和230多家爱心企业在会上共同研讨如何搭建对接需求与资源交流合作平台,服务乡村振兴。
本次峰会上,来自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扶贫合作社,带来各自的明星农产品和文化产品,广西百色的绿色白毫茶和无添加蜂蜜、云南元江的真味芒果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以前我们农民都蹲在公路边卖农产品,不仅危险,收益还不高。”广西田阳县自然醇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公益组织帮他们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开设微店,农民不出门就能销售农产品,乡村的蜂蜜“甜”了城市千家万户。
此次峰会全流程体现着实践、创新和项目化的乡村振兴公益理念。峰会的茶歇糕点由爱德面包坊智力障碍者亲手制作,午餐是爱心助老项目“爸妈食堂”提供的简餐。这些细节不断提醒公益人思考:公益组织该如何激发受助人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
“以往通常是资助人一起研究怎么帮扶,很少邀请受助人。其实,受助人既是公益项目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认为,要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必须打破传统扶贫救助思维,将帮扶对象变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力量。
本报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