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苏州:以先行军姿态求解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8-09-18

 中国江苏网讯 “面对高质量发展时代命题,苏州有决心、有信心为全省做好示范当好标杆!”8月27日,在接受新华日报全媒体记者面对面专访时,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表示,作为江苏改革开放先行军排头兵,苏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上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更加深入的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展现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强富美高”蓝图在苏州加快变成现实模样。

  瞄准新时代更高发展目标发力——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

  【面对面】 问:这次省委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化部署。苏州是全省建设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苏州的谋划和布局国内外都很瞩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路径安排。

  答:省委全会明确要求围绕 “六个高质量”狠抓落实、务求突破。苏州在江苏乃至全国很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更加有责任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做好示范当好标杆。去年,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时提出,苏州不仅要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而且要成为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围绕“两个标杆”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苏州锁定的总体发展定位是建设“四个名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名城、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实干目标】 谋划高质量,先定高目标!今年4月,在科技部火炬中心举办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35工作座谈会”上,全国开发区“榜首”苏州工业园区郑重发布: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等四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拿出当年“自费开发”的勇气和魄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超前谋划统筹布局,努力使人才、科创成为昆山最具标识度、知名度、美誉度的特色品牌。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张家港提出,在弘扬“张家港精神”中再次超越自我!确立“聚焦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文明引领”四大路径,建设“实力、活力、美丽、人文”新港城。

  【纵深解读】 在苏州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各板块正以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务实的姿态,对标找差,扬长补短,努力以新一轮实干热潮来呼应省委关切。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苏州推出12项“三年行动计划”,每项行动计划都有若干子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突出核心优势中优化产业体系——扛起“中国制造看江苏”的责任担当

  【面对面】 问:省委全会提出,要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充分体现“中国制造看江苏”的责任担当。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总量仅次于上海。接下来,苏州如何推动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答:这次省委全会首次提出“自主可控”的理念,可谓点到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自主可控要靠自己研发,高端技术要不来也等不来。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吸引了各类投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目前正紧扣“自主可控”这一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发力。苏州的显著优势是传统产业基础雄厚,通过改造升级走向高端就是必由之路。苏州同样也不能放弃总量庞大的开放型经济,必须进一步提升质量。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政府还要着力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苏州现已形成150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企业50多万家,列全省第一。

  【实干场景】 围绕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苏州各地收获精彩!“中国德企之乡”太仓连续多年紧跟“德国师傅”贴身学习,用工匠精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锻造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今年8月引来央视《经济半小时》两度关注。以民营经济见长的吴江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成全省智能制造标杆。目前这里已建成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纵深解读】 谋划高质量,要善于发挥独门优势!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是苏州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显著成果和突出优势,也是苏州转型升级继续领跑全省的根基所在。当前,以往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的区位、资源和人口等优势正在衰减,苏州另辟蹊径,从制度供给方面大做文章,大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聚合,造就制造业发展新优势。通过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苏州给每个企业进行百分制打分,在政策资源上实行“差别化配置”,把企业引入转型升级通道。

  “十年磨剑”精心锻造创新引擎——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抓出创新成效

  【面对面】 问:我们在苏州采访中深刻感受到,创新是苏州过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原动力,今后也必将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请问周书记,苏州目前在哪些领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创新发展优势?还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

  答:苏州目前在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创新生态的营造上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集聚了全国很多研发机构和大院大所,中科院有21个研究所落户苏州,在中科院系统的地方合作中名列第一;清华大学与地方的合作项目中,苏州也是全国第一。集聚创新浓度,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是苏州的第一追求。苏州生物纳米园不足1平方公里,聚集了40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10000多名生物医药人才。他们为什么来苏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非常好。另外像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在苏州也形成了集聚优势。尽管有这些优势,但我们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发现,苏州科技创新活力还不够,投入仍显不足,原创性成果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和标志性品牌还不够多,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实干举措】 创新才有未来,实干各显神通!8月22日,苏州高新区举办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推进大会,发挥100多家 “大院大所”的特色优势,培育“瞪羚企业”和上市企业。

  常熟紧抓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机会,聚焦体制改革和制度突破,激发市场主体更大的创新热情,大幅提升创新效能。落户常熟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聚焦非平板显示液晶技术的产业化,这里人人有股份、个个有项目,团队持股比例达70%,吸引了美国和欧洲的院士加盟。

  【纵深解读】 发展走在前,关键靠创新!经过多年积累,苏州的创新能力已经从过去的跟跑进入到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正处在由“量变”向“质变”跃升的关键节点。国家提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苏州人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着重规划建设好25个单体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凝聚促进大发展的精神伟力——在思想大解放中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面对面】 问:苏州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闪亮成绩单,财、税收入分别占全省24%和25.8%,这充分说明了苏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请问周书记,苏州未来如何提升城市能级,贡献更大发展成果?

  答:省委书记娄勤俭第一次到苏州调研时就明确指出,苏州绝不能以一个普通设区市标准来谋划自身发展,必须在国家和省的大战略、大布局中找准定位。我们清醒认识到,尽管苏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前,但在要素集聚度、设施承载度、功能辐射度等方面与不少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苏州具体要在提升开放能级、交通能级、服务能级和文化能级等方面下大力气花苦功夫,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面对面】 问:苏州对全省、全国的贡献,除了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宝贵的还在精神层面。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形成了名闻天下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成为江苏发展的“三大法宝”。站在新起点,苏州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贡献更多的苏州经验?

  答:苏州之所以始终走在前列,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这是苏州一路闯关夺隘创新发展的关键。“三大法宝”体现的都是苏州干部身上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胆气和斗志,他们“有精气神、干精细活”,以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对接全球资本和全球智慧,不断把苏州发展推向新境界。当前省委建立完善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向全省干部发出了奋发作为、狠抓落实的动员令。苏州要在更加深入的思想解放中进一步弘扬“三大法宝”,凝聚起苏州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干举措】 提升发展能级,苏州在行动!坐拥三分之二太湖水面的吴中区,明确“不走资源扩张老路”,积极实施“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激活区域发展潜力。“苏州北大门”相城区提出着力建设“五大功能片区”,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今年3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此为契机,姑苏区正在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

  【纵深解读】 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姿态求解高质量发展,苏州大力推动全方位提升发展能级!最新的苏州市委全会报告显示,苏州将在承担国家和省赋予的50多项试点任务基础上,推进“放管服”、投融资、商事制度、科技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取得新进展;实施繁荣文艺事业“311”计划,统筹推进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城市,扩大“百园之城”(苏州园林)影响,充分展现古今辉映的城市魅力;加强跨区域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与上海等周边城市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对接衔接,主动拆壁垒、接通道,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记者 双传学 杭春燕 高坡 李仲勋

    民生报道

    海峡两岸中秋灯会9月19日璀璨绽放

    资讯排行

    1. “中国天眼”FAST运行两年:已发现44颗脉冲星  将于明年验收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