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放垃圾,可以兑换积分,积累积分可兑换礼品,垃圾经发酵处理后可再利用。这在昆山开发区的一个社区已经变成现实。
9月28日上午,开发区蓬朗街道蓬欣社区举行第13场垃圾分类志愿活动。“自己先把垃圾分类好,再分类投进不同的垃圾箱,设备会自动称重,然后你的积分卡就会增加10分或15分。积分可以用来换肥皂、牙膏、饮料等物品。”在一台智能垃圾箱旁,志愿者正在教小区居民操作流程。自开发区在蓬欣社区试点投放全市首个智能垃圾箱以来,已办理垃圾分类积分卡360张,完成垃圾投放1500多次,产生积分6万多分,兑换积分1.2万多分。
每个人、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垃圾,随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普通家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选择。开发区在“美丽昆山”建设中从小区做起推动垃圾分类,率先在蓬欣社区试点智能化垃圾分类举措。走进小区,记者看到智能垃圾站配备一个垃圾袋自动发放机、一个积分礼品兑换机以及七个智能垃圾箱。纸张、金属、玻璃、灯管以及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都能得到分类投放。
按照“一户一卡”原则,蓬欣社区居民凭借有效证件即可办理智能垃圾分类积分卡。志愿者向记者演示了操作流程,在智能设备上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拿到两个免费的垃圾袋;用卡开启餐厨垃圾箱,把一袋垃圾投放进去,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垃圾的重量和相应的积分;扫描积分卡,最低只要100分即可在礼品兑换机上换得一个小礼物。
住户张建明住在距离蓬欣社区兰苑智能垃圾站最近的一栋楼。起初,他很担心垃圾站不卫生、有虫蝇,投放垃圾不方便等问题。后来,经志愿者进小区宣传推广几次后,他渐渐转变了观念,办理了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卡,还学会了如何操作智能垃圾箱。“办卡后,我天天都来分类投放垃圾,也积了很多分。用积分领取过肥料、多肉植物,还在礼品兑换机上换过3次礼物,我将一直坚持下去。”张建明说。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处理垃圾和再利用。“试点阶段,我们重点对量大的餐厨垃圾进行发酵再利用,购置了部分发酵设备,用于为智能垃圾站收集到的餐厨垃圾提供处理端口,经发酵后的垃圾再用于培植盆景,奖励居民。”蓬欣社区书记宁洁告诉记者。试点以来,蓬欣社区居民参与率达60%以上,产出有机化肥300多公斤,向居民免费发放有机肥200多公斤,培植绿植1000多株。
宁洁还告诉记者,下一步社区将进一步扩大智能垃圾设备的覆盖面,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养成好习惯,真正让低碳、环保的理念变成千家万户的具体行动。
(记者 李传玉)
编 后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开发区在蓬欣社区试点智能化垃圾分类,不仅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闭环衔接,还让公众认识分类的意义、看到分类的实效、收获分类的好处,是一次政府引导、社会发动、公众参与的有效探索。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我们每一位市民都要积极争当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