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甘肃生态环保行】“荒山”变“绿肺” 兰州一张“绿”图绘出彩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9-06-20

  航拍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 王

  6月18日上午,走进兰州北24公里皋兰县合镇的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被兰州人为绿化家园而背冰上山、担水上山、背砖修渠,艰苦奋斗的植树造林精神所感染。

  为展现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历史、成就和经验,2007年兰州市在皋兰县合镇的山里建设了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管理处处长李明向介绍,园区建设以前,这里大部分是荒山,在2000多亩的荒山上,我们实现了一年两三万株树木的栽植,现在连附近的山脉都绿化了,11年就再建了一片绿色田园。这跟南北两山数十年绿化积累的信心、技术、经验都有着很大关系。

  李明向说,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由展览区、纪念林营造区、兰州全民义务植树区三部分组成,总规模3万亩,其中展览园区2280亩,绿化区27720亩,是集绿化、展示、科研、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展示中心。

 

  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整体外观似“大鹏展翅”

 

  采访团走进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探访兰州人艰苦奋斗的植树造林精神。

  园区主体建筑展览馆建筑总面积7042平方米,整体外观似“大鹏展翅”,中部“两山夹一河”造型又似两只相依的“鸟”,寓意创建兰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前景。整个展馆分为五个展区,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图像、实物标本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展示兰州市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美化家园的艰难历程,反映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对南北两山绿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客观展示了兰州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0万人次。

  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数十家省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逾万人携手参加春季义务植树和林地建活动,栽植各类树木50000余株,建林地2000余亩。已建成全国金融青年林、中日友好纪念林、市长林、人大林、解放军青年林等八大纪念林区,被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展示基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干部群众背冰上山植树播绿,到80年代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再到2000年以来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等工程化造林,经过持续绿化建设,南北两山林地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形成了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管护体系。

 

  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中部“两山夹一河”造型又似两只相依的“鸟”,寓意创建兰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前景。

 

  园区内绿化景观。

  数代人坚守 只为荒山披绿

  2019年,是今年49岁的李明向在兰州南北两山绿化事业中工作的第28个年头。他1991年毕业后即到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工作。这期间,他从事了兰州两山绿化多个工种的工作,从造林业务一线到管理岗位。他现任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管理处处长。

  说起历史深处的兰州两山植被,李明向介绍,据他见到听到的相关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兰州南山的皋兰山、北山的白塔山、九州台等地几乎没有树。

  记者在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的兰州生态简史上看到,汉唐时的兰州,“地秔稻,柳李榆岑蔚”,生态环境优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以后,由于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人为的原因,兰州周围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

  据《甘肃省志》记载,自两汉至1949年的2155年间,甘肃地区共发生干旱、洪涝、风沙、雹、虫、滑坡等较大的自然灾害836次。

  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的统计数据,至2019年6月,兰州市南北两山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 5 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 科 424种。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工程造林,创造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28年后,李明向每经过九州台都感慨不已。

  今天,在兰州北山之巅的九州台上,绿树成荫,草木茂然,鸟语花香。特别是随着罗九公路、兰州国学馆等基础和文化设施的提升,这里成为了人们到北山旅游的目的地。站在这里,极目八方,兰州南北两山苍翠葱茏的景象和山水兰州的雄壮一览无余。

  “现在的南北两山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一年四季都有景可看。”李明向说,兰州南北两山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绿”,更是城市的“背景墙”,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民生报道

盐城将增开两对动车!还有这些经盐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