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守护一汪碧水 绘就鹿城美景 ——昆山市水环境治理综述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9-06-12

核心提示:近年来,昆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深化河长制改革作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抓手,按照“切口小、实战性、闭环化、重创新”的工作方法,推动河长制工作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通过守护一汪碧水,绘就了鹿城美景,获得了苏州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考核优秀奖。

淀山湖镇六如墩村河道通过生态治理,实现了水质改善及景观提升,给周边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水,是绿色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力的关键。

近年来,昆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深化河长制改革作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抓手,按照“切口小、实战性、闭环化、重创新”的工作方法,推动河长制工作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通过守护一汪碧水,绘就了鹿城美景,获得了苏州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考核优秀奖。

年巡河湖2万余次

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完成河长制‘一事一办’各项工作,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昆山,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市委书记杜小刚一直叮嘱的话,全市各级河长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

近年来,昆山市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提升全市河湖的生态涵养水平,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升级版”河长制。全市落实市、镇、村三级河湖长606名,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去年以来,昆山更是进一步夯实河长责任,一方面排摸出一批河湖整治项目,将其纳入2018年昆山市领导干部“一线攻坚”工程项目,采取领导直接挂钩联系的方式,明确整改要求、完成期限等,直击长期遗存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与检察院、纪委建立联合督查、考核问责机制,针对河长履职不到位情况发布督查通报,并约谈相关人员。

昆山市第一总河长、市委书记杜小刚带头履行河长职责,经常利用节假日巡河,通过微信群及时交办发现的问题,并连续多次在河长办督查通报上签批意见。杜小刚还以七浦塘、娄江、傀儡湖市级河长的身份开展巡河工作,实地查看岸线环境清理、沿河码头拆除、水环境整治、航道管理等情况。

领导带头,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去年,昆山全市各级河湖长巡河湖2万余次,召开各级河湖长制相关会议905次,完成市级河湖375项“一事一办”清单任务。同时,建立协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依法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环境违法与信用评价挂钩,将企业、个人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和环境监管效能。2018年,共开展企业涉水处罚127件,处罚金额1720.19万元。

科技优先为“河长治”奠定“云支撑”。昆山全面开启APP“掌上巡河”模式,建立完善的河长制专题数据库,建成“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治水精准化。2018年度共监测相关河湖600余条次,累计6200余断面次,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60个,为治水工作提供强大水质数据支撑。

年治194条劣V类河道

治污治源打造“生态屏障”

走近张浦镇宝觉河,曾经的臭味不见了,河水又逐渐恢复了清澈。原来,随着宝觉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完成,该河已经进入养护期,目前水质优于住建部黑臭河道整治指南标准。市委书记杜小刚在现场察看该黑臭河道整治巩固情况时强调,各板块要系统谋划治水方案,切实做好截污纳管,从源头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巩固提升黑臭河道整治成果。

水是昆山的魂,黑臭河道治理是打好碧水保卫战中的“硬骨头”。近年来,我市紧盯“除黑剿劣”目标,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系统治水思维,统筹推进“263” “331”专项行动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形成整体效应。去年以来,我市更是全面推进194条劣Ⅴ类水质重点河道达标和销号工作,整治入河排口3367个,实现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018年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前两年完成“到2020年消除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的苏州任务。

治污治源。近年来,昆山以控源截污为切入口,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在完成中心城区90平方公里雨污水管网普查基础上,推进中环外区域排水管网普查工作,完成10078公里排水管网排查。同时,实施1321项控源截污工程和中环内1.6万个混接点改造,推进污水管网新建改造34.7公里,完成92个小区、238个商贸企业、878个工业企业专项控源截污项目。

昆山还系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污水纳管及处理水平。去年以来,我市总投资30亿元,启动6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10座区域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7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工程,2019年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制定实施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1.2亿多元用于管网建设和设施维护,至2020年底,力争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年拆5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

水岸同治构筑“生命共同体”

碧水潺潺,水清鱼欢;绿树成荫,飞鸟嬉戏;田间水稻金黄,蛙声一片,与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走进锦溪镇明镜荡,瞬间就能让人安静下来,融入到大自然中。

市委书记杜小刚在锦溪镇巡河时表示,要坚持水岸同治,加强沿岸沿线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建立河湖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改善沿线周边生态环境,让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近年来,昆山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水岸同治,突出综合性,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从而使河湖、湿地、河滩公园、水土保持治理统一推进,实现了由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的转变。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打造了城区严家角河、高新区城南圩、周市珠泾中心河、陆家粮库浜等一批“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样板河道。

昆山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狠抓“三乱”“两违”整治,结合“263”“331”等专项行动,形成了以相关村、社区、水务、城管、建管、控违等多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重点打击河道蓝线范围内违法码头、违法搭建、违法占用。同时,在蓝线范围内采取“覆绿、截污、管护”三项措施,巩固提升整治成效。2018年度共清理河道蓝线范围内违法建筑超50万平方米,清理垦种面积超20万平方米,完成249家码头综合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4010家。

长效管护是保持水环境治理成效的强大抓手。昆山市落实“全河段、全天候、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强化河长履职巡河和社区网格员巡查,层层传递责任,实现监管无缝隙,从而及时发现和有效打击各种涉河违法行为,确保违建、电捕鱼等现象不回潮、不反弹。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把水环境协同保护作为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对接上海嘉定、青浦等地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动水系、联动调度、联动水务、河湖长协作、联合执法、联合监测六大联动协作机制,开展省际边界河湖联动交流,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涌的力量。昆山正在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美了家园、活了资源、润了百姓。

 

    民生报道

    潢川县召开2019年高招考试安全暨考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