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昆山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人才培养 首位受资助埃塞青年赴上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9-08-30

核心提示:8月28日,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年戴维,正在上海大学熟悉全新的环境。从一名埃塞国家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到成为上海大学商法专业研习生,戴维的人生轨迹在“一带一路”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而这一切源于昆山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昆山开发区还将每年选拔一位优秀埃塞青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8月28日,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年戴维,正在上海大学熟悉全新的环境。从一名埃塞国家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到成为上海大学商法专业研习生,戴维的人生轨迹在“一带一路”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而这一切源于昆山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昆山开发区还将每年选拔一位优秀埃塞青年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我来过中国6次,在埃塞和昆山,与中国园区管理人员一起工作了7年,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成为第一个受秉龙基金资助的埃塞青年,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埃塞青年到中国学习。”戴维说。

8月26日,位于昆山开发区的江苏秉龙慈善基金会与上海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协议,全额资助埃塞国家工业园区优秀青年管理人员进入上海大学开展专业研习,学习时长三年,这也开启了秉龙基金会、上海大学、埃塞国家工业园发展公司和江苏昆山(埃塞)产业园培训中心四方合作培养“一带一路”高级人才的全新探索。在未来三年内,戴维将每年获得6万元的资助款。

从“请进来”传授开发经验,到“走出去”手把手指导实践,到如今帮助埃塞国家园区青年管理人员“留下来”进入中国高等学府深造,昆山正在形成“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昆山模式”。

2016年6月,江苏省发改委与埃塞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昆山开发区等有经验有条件的开发园区对埃塞输出管理经验”。3年来,昆山成立埃塞园区管理人员培训专家组,先后三次为埃塞园区管理人员举办培训班,四次组织专家赴埃塞就地指导,累计实训136人次。现埃塞多个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均由经过昆山培训的人员担任。戴维就是第二批来昆学习交流的埃塞学员班班长,是一名职业律师。同时,昆山宏鑫、中土集团和埃塞国家工业园发展公司合作,在埃塞德雷达瓦特殊经济区建设昆山(埃塞)产业园,并在今年7月2日设立首个境外专业培训中心,30名埃塞国家工业园管理人员成为首批学员。

“这一由基金、高校、埃塞和昆山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将使中国开发经验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助推埃塞园区开发建设,也将帮助‘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更好地掌握埃塞政策法规,了解非洲社会人文。”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凤章说。


    民生报道

    暴脾气!因询问包子价格起争执 他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