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我们还会再相聚。”随着新学期开学日期临近,205名在昆实习的台湾大学生带着一份依依不舍、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结束了两个月的昆山“圆梦之旅”,踏上返程的飞机。虽然在昆山的实习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但他们与昆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以来,昆山市台办与台湾电电公会联合主办台湾大学生来昆深度体验实习交流活动。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大学生踏上昆山这片土地,进一步了解昆山、爱上昆山,激发了他们投身昆山创新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打造台湾大学生大陆实习“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作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对台工作的先发优势,锐意进取、主动作为,精心打造台湾大学生大陆实习交流的“桥头堡”。
2017年以来,昆山市台办与台湾电电公会联合主办台湾大学生来昆深度体验实习交流活动。三年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势、有声有色,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实习岗位愈发丰富。今年,赴昆实习大学生人数达到205名,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205名台湾大学生分别来自台湾33所高校、大陆5所高校以及2所海外高校。
为了让台湾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实习体验,在实习岗位遴选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各相关部门、工商联、昆台工商协进会等单位推选出一批优秀企业、优质岗位,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走访调研、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结合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需求,形成岗位目录。今年,我市205个实习岗位涵盖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提供岗位的台企占比40%,15家金融机构提供了59个岗位,占比28.7%。
此外,实习岗位还逐步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拓展,为台湾大学生来昆实习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台湾大学生对昆山生机勃勃的就业氛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为媒凝聚情感认同
一场热力四射的篮球赛,让两岸青年在运动中碰撞和交流;一场爱心音乐会,两岸青年唱响同一首歌;走进亭林园,爬一次玉峰山;踏上石板路,游一番古镇周庄……在昆实习期间,台湾大学生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满满的友情,而且还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对于绝大多数来昆实习的台湾大学生来说,昆山之行是他们第一次独自一人远赴他乡,也是他们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为了充实台湾大学生的昆山之旅,每年实习期间,主办方都会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交流参访活动,增进相互理解,融洽同胞感情,以活动为纽带,凝聚两岸最深的情感认同。
中华文化瑰丽,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市台办积极为台湾大学生打开寻根之门,组织台湾大学生赴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瞻仰活动;邀请昆山书法家协会老师现场教学,感受笔墨韵味;邀请昆山当代昆剧院的老师表演昆曲,体验昆曲文化的魅力。今年,我市还以“心相通·创未来”为主题,开展同唱一首歌、抒发一段情、观看一场戏等“十个一”系列活动,让青年大学生通过活动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多视角感受昆山经济发展的脉动。
青春力量助力两岸融合
“青年是未来,青年是活力,青年更是希望。”通过两个月的深度实习体验,台湾大学生被昆山“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
纷纷表示毕业后考虑来昆山就业创业。
“去年,第一次踏上昆山这片创新创业热土,龙腾光电是我暑期实习的第一站,昆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今年我再次报名参加,在交通银行昆山支行实习了两个月。”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的黎殷彤说,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在昆山就业生活。来自台湾淡江大学的侯君仪在浦发银行昆山支行实习。她告诉记者,两个月的实习时间,从完全不了解到爱上这里的人和景,爱上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她会介绍更多的朋友和亲人来昆山、来大陆走走看看,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爱上这里。
“青年关乎国家和两岸未来发展,台湾青年正在扮演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角色。”市台办主任何蓉蓉表示,台湾大学生来昆深度体验实习交流活动已成为昆台合作交流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台湾青年学生了解大陆就业创业环境、增强同根同源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未来,我市还将积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31条措施”和我市出台的深化昆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68条政策措施,建成一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进一步助力台湾青年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以青春力量助力昆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