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大闸蟹蟹扣的“二维码”,消费者不仅能辨别此蟹是否为巴城地产大闸蟹,还能了解大闸蟹的生产者、生长环境、摄食情况等丰富信息,了解大闸蟹养殖者的“信用等级”,让消费者消费得明白放心。
秋风起,蟹脚痒,巴城大闸蟹即将上市。记者了解到,为了对大闸蟹乱象说“不”,我市深入推进巴城地产大闸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搭建大闸蟹生产信用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生产经营秩序,保护阳澄湖大闸蟹地方特色品牌,构建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如今,巴城镇1269户塘蟹养殖户已全部纳入平台进行信用监管,其生产的大闸蟹都将在上市时挂上自己的专属信用蟹扣,将信用情况展示给消费者。
据了解,大闸蟹生产信用管理平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考虑养殖户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信息采集更多以选项和图片形式进行,并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实地调研,广泛征集对大闸蟹生产信用管理平台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建成集大闸蟹生产数据采集、分析、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信用信息平台,形成对产地判定、蟹扣发放、消费选择、行政管理等起重要指向作用的评价结果。目前,已将涉及大闸蟹生产经营的数据标准和数据类型进行划分整理,制定了一套涵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规范、日常信用管理等六大内容93项细则的评价指标和模型。
市农业农村局多次深入巴城农服中心和渔业园区,在养殖村开展宣传,调动养殖户参与热情。8月,以武神潭渔业园区为试点,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优化信息采集和评价后,昆山市水产站和巴城农服中心分三组,对巴城15个涉渔行政村、1200多户养殖户,一对一开展软件推广和信息采集工作。接下来,将进行信用打分和信用评价,并根据养殖户养殖面积发放配额蟹扣。“信用扣”充分发挥了信用监管手段的优势,将生产行为评价积分与信用奖惩直接挂钩,让消费者明白消费,让守信者受到消费者信任,推动农业监管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