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昆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多数人的回答是,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事实也是如此,1978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42亿元,是排名苏州末位的农业县;2018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3832.1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昆山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对于过剩产能、无效供给、“散乱污”企业,坚决退、坚决破、坚决降,对于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千方百计进、千方百计立、千方百计升,把战略重点接续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既要有“退”有“进”,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算好这笔大账。
时代赋予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使命,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冲劲儿、拼劲儿,以变革抓住机遇、用奋斗筑梦未来。然而,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一马平川,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就决不能患得患失,要敢于以“颠覆性”思维和手段,破解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从加快创新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推动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根本性转变。
优势,是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形成的。当前,昆山已经吹响了为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而拼搏奋斗的号角,多一点“公转”,少一点“自转”,更多地从国家战略中争取红利。审视当下,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发展内涵还显不够,四大产业系统性不强,人才科创氛围不浓,高质量项目不多,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任重道远;在改革开放方面,一些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使命在肩,我们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奋楫争先,勇于解放思想、强化创新引领,抢抓战略机遇、厚植特色优势,为全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昆山样本”、作出“昆山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