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凌晨,一辆满载速冻西兰花的集装箱货车,从盐城万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出发,驶往上海港。现在,这些西兰花已漂洋过海,销往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
这是响水西兰花实现自营出口的第一单。万洋公司负责人陈济刚兴奋地说,多亏了政府贴心的帮助,服务人员先后10多次往返于盐城、响水、企业之间,全面跟踪,全程服务,这才拿到了自营出口所需的各类手续。
西兰花实现自营出口,是响水通过解放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响水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部署,全县上下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部署会上,县委书记崔爱国提出,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真正解决问题,关键要体现在破解难题上,落实到工作成效上,用新思想、新目标,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跨越赶超。
高质量产业集聚,增强发展新动能
正视短板,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前提,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近两年来,响水县在项目推进上有了大的突破,但要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机制和环境,以高质量的项目推进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以项目推进的跨越实现经济发展跨越。
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响水全力引进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新高潮。目前,全县上下围绕合金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引力度,全力推动项目大突破。
响水经济开发区以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总投资20亿元的万沙科技园、2亿元的百特力新能源等5个项目先后签约。该区副主任朱春雨介绍,目前已组织专门队伍紧密跟踪海王电子、翔安锂电池等26个重大项目信息,不断放大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集聚效应。
响水县与浙江银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3亿元的蔬菜食品加工项目,规划建设三条生产线以及冷库、检测中心、新产品研发及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该项目定位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可实现年销售10亿元,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蔬菜加工出口基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紧牵招商“生命线”,更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5月28日,在响水九丰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的500亩大棚内,娇嫩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色彩鲜艳的西红柿长势喜人,犹如一幅五彩画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垂涎欲滴……县农委主任刘成军介绍,农业园总投资8亿元,规划建设1500亩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4万平方米全国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的智慧农业展示中心。目前正抢抓当前黄金时节,强力推进园区建设。
高质量创新驱动,跃上发展新台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思想解放程度的“测量仪”“温度计”。围绕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响水进一步解放思想,一着不让解决科技和人才的短板,实现产业新提升。
5月30日,响水县西兰花产业研究院揭牌。这标志着该县与省农科院在西兰花品种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致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依靠科技创新的产业集群,是响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县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冶金规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合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此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5月29日,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热轧车间内,600米长的生产线上,一块20多吨重的红色钢坯,经过热连轧,短短几分钟就变形为厚度仅2.5毫米左右的不锈钢卷板……该项目采用1450热连轧设备,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1+7连轧”全自动生产线。德龙镍业常务副总经理吴文南介绍,德龙长期与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工业流程,实现提质增效。总投资26亿元,采用全国最先进的多辊冷轧退火酸洗工艺的巨合“1450”冷轧项目力争年底建成投产。总投资50亿元,采用国际一流的热轧连续退火酸洗工艺的德力新材料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
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是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翼”。响水着力解决人才难题,有效解决阻碍发展的“拦路虎”。抓好现有人才使用“最近一公里”,实行人才创业“全程帮办”和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综合服务。做实高端人才引进“最快一公里”,深入推进“515”人才引进计划、海内外引才行动计划、百所名校学子汇聚工程、“双招双引”工程,多渠道引才引智。打通乡土人才培育“最后一公里”,把引进的国内、省内专家以及县级农技人员按层级、类型分组,挂钩服务到基层,实行“传帮带”,培养“土凤凰”。
高质量优化环境,谱写发展新篇章
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提升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以补齐短板实现跨越赶超,响水深入开展“镇区比发展,干部比作为,部门比服务,企业比创新,群众比创业”的“五比”竞赛活动,把主要精力高度聚焦到项目载体建设一线,以更加务实举措推动发展。
“干部把比作为体现在项目推进和服务企业上,部门把比服务体现在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上。”这在响水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已形成共识。
推行“四个不”服务,赢得客商点赞和省市领导肯定。在响水,进一步推行工业项目审批环节“不收费”,企业办证与部门“不见面”,协调矛盾企业与群众“不接触”,工业零用地技改项目“不审批”服务。“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温暖了人心,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旭对此感受颇深。
坚持高站位、系统化谋划资源配置和相关设施建设,响水积极推动要素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积聚。近两年来,该县充分运用地理优势,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着力推进以港口码头为重点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迈向亿吨大港,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以一流的载体建设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5月30日,走进响水港,万吨级货轮犹如条条巨鲸停泊在中心港区,红色的门机舒展长臂不停地将一个个集装箱转运。目前港区已建成2个5万吨级公共码头,每天有大量的镍铁、建材等货物从这里进出,吞吐量10余万吨。响水县港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国亮介绍,前不久响水港5万吨级公共航道工程已顺利通过交通部“十三五”中期调整航道项目,成功申报航道专项补助。该项目将为响水打造5万吨级码头群,加快迈向亿吨大港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