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红嘴鸥:行迁徙之旅 憩宁夏驿站

来源: 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2

<p>  在银川北塔湖,每到冬季,红嘴鸥翩然而至。本报记者 毛雪皎 摄 </p>

在银川北塔湖,每到冬季,红嘴鸥翩然而至。记者 毛雪皎 摄 

  自寒冷的西伯利亚,约4万只红嘴鸥一路向南,直抵温暖的昆明滇池流域。自1985年前后,红嘴鸥已连续30多年沿此线路,开始数千公里的迁徙之旅。

  漫漫飞行,集体越冬。在这支迁徙队伍的精准“导航”中,经黄河流域,有一处休憩之所。通过中亚、东亚和澳大利亚的鸟类迁徙路线中,有两条覆盖宁夏。

  红嘴鸥,翅膀掠开优美的弧度,精准降落湖面“客栈”,点出湖光涟漪,抖落羽翼尘埃,像一群优雅的旅人,风尘仆仆,赴一场宁夏之约。

  在银川燕鸽湖、北塔湖,石嘴山沙湖,吴忠黄河湿地公园……如同履行一个诺言,每年冬季,人们送这群老朋友离开;次年春天,迎接它们如约而至。食物,早就准备好了。不惊扰,它们也不惊惧。岸边的镜头并不突兀,小心翼翼,对准瞬间张开的翅膀。

  它们拥有飞翔,就像人们拥有想象。

  科研人员为极少部分红嘴鸥,佩戴了轻巧的卫星追踪器,飞行的轨迹、沿线综合保护,有了科学的依据。

  在宁夏,红嘴鸥是一个使者,在往来迁徙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跟着候鸟去旅行

  “银川北塔湖,南迁的红嘴鸥不想走了。”11月25日,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更新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动态。他配发的短视频里,一排红嘴鸥在湖岸踱步巡视,身后的队友——一个个小白点,争渡,争渡,浮于湖光深处。

  11月中旬,据媒体报道,昆明鸟类协会统计已有约1万只红嘴鸥抵达昆明滇池水域,多数仍在黄河沿线的宁夏和内蒙古休息。今年,研究人员为92只红嘴鸥和2只棕头鸥佩戴了卫星追踪器,以便准确掌握它们的迁徙规律。

  不用担心束缚飞翔,以及没带“充电宝”的问题——这种追踪器仅重6克,能够以太阳能为能源,接收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信号,形成迁徙“大数据”。早在2015年,据昆明媒体报道,一只携带追踪器的红嘴鸥被命名为“大坝5号”。它自当年春节启程,从滇池一口气飞到四川,19个小时飞了800公里。稍事休息后,日夜兼程抵达银川停留休憩。历时13天,飞越五省区,里程1900公里。

  跟着红嘴鸥去旅行。10月25日,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昆明鸟类协会5名专家组成的科考队从昆明出发,探寻红嘴鸥的迁徙路线及生活习性,为联合保护红嘴鸥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这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全面跟踪红嘴鸥迁徙的科学考察活动。

  10月27日,科考队“追”至银川。

  从李志军发布的软件截图可以看到,地图上的一个个的小红点,代表了一只只佩戴有定位装置的红嘴鸥。

  别人都关心红嘴鸥飞得累不累,科研人员关心它们飞得好不好——监测这支队伍飞行的轨迹、速度、高度,停留的坐标点等,还留心沿途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人们的保护意识。

  据考察团成员介绍,红嘴鸥主要在每年3月到5月、8月到11月两个时间段造访宁夏。今年佩戴追踪器的92只红嘴鸥,大多经过宁夏,最集中的地点在沙湖。除去信号技术原因,大概只有3只没经过宁夏。

  在宁夏,沙湖的广阔水域是红嘴鸥主要的夜间栖息地。“10月27日傍晚,大概有4000只红嘴鸥成群结队陆续返回,沿水面低飞,就在我们乘坐的快艇与它们接近的一刹那,它们才侧身躲开。”10月末,在本地陪同考察的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回忆起难忘一幕。

  “10月26日。在东郊银鸽湖(212只)和北塔湖(320只)均有人鸥共乐的画面,喂鸟的食物是市民专门带来的。在银鸽湖,一名市民说,曾看到个别小红嘴鸥由母鸟喂食的温馨画面。”

  “10月28日。银川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渠沟等,相较而言,红嘴鸥更喜爱湖泊和库塘。”

  据考察日志总结,红嘴鸥在宁夏各停留点分布均匀且分散,湿地周边多生长有芦苇,有的地方还伴生有红蓼、红柳等。与红嘴鸥共同栖息的鸟类有银鸥、鸬鹚、白琵鹭、斑嘴鸭等。

  近年来,据数据分析,红嘴鸥从昆明北迁轨迹主要有三条:一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过蒙古国到达俄罗斯贝加尔湖;二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进入蒙古国,到达乌布苏湖区域;三是从昆明出发,经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博斯腾湖。

  宁夏,已是红嘴鸥的休憩驿站之一。截至目前,我区湿地保护率达51.6%,基本已形成以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其他重要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p>  相伴起舞。</p>

相伴起舞。

  在飞翔的记忆里

  每年红嘴鸥翩然而至的时节,人们必然要去一个地方“打卡”。燕鸽湖社区,绿化覆盖率40.55%,水系面积3.8%。燕鸽湖湿地公园是红嘴鸥聚集点之一。在周边,还出现了以红嘴鸥命名的酒店、理发店、小吃店等。

  在这里,宜居的不仅是居民,还有红嘴鸥。“从2010年开始,从几只到几十只,数量最多时约有千只。”银川市湿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银川市入列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多样的湿地为红嘴鸥迁徙停留觅食提供适宜场所。市民关注和保护鸟类的氛围也很好。”

  徐明才,在燕鸽湖从事物业服务工作,如一名隐居“大侠”——他也是一名摄影“大咖”,红嘴鸥便是他的焦点之一。今年是徐明才拍摄红嘴鸥的第9年了。他像一名光影“捕手”,不仅拍摄美景,更将镜头对准人与鸟的互动,记录了红嘴鸥从少到多,居民爱鸟意识的升温。

  摄影,也如同鸟类觅食,是一种出击。取景,眼神锐利;确定目标主体,长期守候;按下快门的一瞬,一双翅膀扬起。

  红嘴鸥与人们感情渐深,愈显自然。

  翻阅他的照片:市民摊开掌心,红嘴鸥向前靠近;打太极拳的老人伸手的一刹,一群红嘴鸥在旁伴舞;一位居民在演奏萨克斯,身边的红嘴鸥的运动影像,如同从萨克斯管中飘逸出的白色音符……

  9年,见证燕鸽湖的灵动,守候远方的来客。在燕鸽湖,人与红嘴鸥,共同讲述一个自然和谐的故事。

  “红嘴鸥会建立自己的记忆系统,我想,燕鸽湖就是这个记忆里的一部分”。徐明才说。

  不仅留下美好画面,他还有更深的思考。“在昆明,有专门的‘鸥粮’供市民投喂。最适合红嘴鸥的食物是鱼虾,这也是顺应自然的做法。”徐明才希望,随着红嘴鸥与城市的连结越来越深,配套保护体系也能更完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红嘴鸥逐渐成为市民亲近的朋友。在湿地保护及依赖湿地栖息生存的鸟类的保护方面,宁夏各级林草业部门、民间保护组织等付出了许多努力,定期监测鸟类数量、了解投喂情况,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未来,在繁殖、育幼和候鸟迁徙等重点时段以及迁徙重点区域,将进一步加大科学有效的保护。

  最近,科研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一条红嘴鸥不同以往的迁徙路线:一部分红嘴鸥不像以往一样向西或向北飞往贝加尔湖或蒙古国西部,而是向东北方向继续迁徙,途经中俄蒙边境,在呼伦湖进行停留后,继续向北迁徙,最终到达俄罗斯的维柳伊河河畔。

  不论目的地有何改变,作为中途驿站,它们总会携带一份来自宁夏的记忆。这里适宜的环境,友好的人,让远方的客人安心积蓄能量,继续漫漫旅程。

  它们总会离去,又总会归来。来年春季,在燕鸽湖、北塔湖等老地方,大地等待春天,湖面等待你们。人们准备好了取景框,孩子在湖畔睁大眼睛,欣赏他们的朋友飞翔起舞的画面。(记者  毛雪皎)

<p>  嬉戏。(上图均由受访者徐明才提供) </p>

嬉戏。(上图均由受访者徐明才提供) 

    社会万象

    湟中取缔一食用醋加工黑作坊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9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