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新闻热点 >

巴城政务服务“全科便民员”上岗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8-07-05

核心提示:巴城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凌俊介绍,长期以来,社区治理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等矛盾,特别是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很多社区干部身兼窗口工作人员和网格长两职,每天要“两头跑”,很容易造成百姓“跑一趟”办不成事的局面。因此,巴城去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全科政务服务改革。

7月4日,巴城镇年丰社区居民张水妹来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户籍险业务,她惊喜地发现,原来的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窗口变成了“综合窗口”,一个工作人员对三项业务办理全部熟悉。这样的变化,正是源于巴城今年探索的全科政务服务改革,在村(社区)试点“全科便民员”,实现了“找一个人”就能解决、“跑一趟”就能办成的便民目标。

巴城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凌俊介绍,长期以来,社区治理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等矛盾,特别是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很多社区干部身兼窗口工作人员和网格长两职,每天要“两头跑”,很容易造成百姓“跑一趟”办不成事的局面。因此,巴城去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全科政务服务改革。

今年4月,行政服务中心选取仁和社区、环湖社区、凤栖园社区、年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以及龙潭湖村便民服务室,开展“全科便民员”试点,推动村(社区)服务大厅由“单一窗口”向“全科窗口”转变,工作人员由“一专多能”向“全科全能”转变。为此,行政服务中心制定了“全科便民员”服务指南,明确了办事依据、服务流程、所需材料清单等,并对试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周密培训,帮助他们迅速熟悉和掌握窗口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年丰社区工作人员张莉,原本只需要办理劳动保障窗口的17项业务,改革后她需要负责民生救助、劳动社保、计划生育、老年人服务等71项公共服务事项。尽管业务能力要求高了,但她感觉服务百姓更加方便了,无论是在便民服务中心值班还是到村(社区)走访,都能够立即准确解答居民的各种业务办理问题,百姓非常满意。年丰社区党支部书记顾雪华表示,“全科便民员”试点后,缓解了基层工作人员紧张的难题,原本便民服务中心固定需要6名工作人员在岗,现在最少只需要3名,让其他社区干部真正安下心来走进基层,了解社区民情民意,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也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凌俊表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巴城将于今年8月全面推行“全科便民员”服务模式,实现38个村(社区)的便民服务室(中心)全覆盖,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热点

    “两制双返”创新型科技扶贫产业落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