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欠薪应该如何合理维权?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遇到劳动纠纷时怎样申请劳动仲裁?……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这些求职者关心的问题,如今当场就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今年3月,市司法局聚焦昆山外来务工群体,前移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端口,推出“尚法昆山·公共法律服务直通车”新型模式,与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从全市各大律所招募60名律师志愿者驻点值班,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统筹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解答、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公证法律服务指引等一站式服务,让公共法律服务既“接地气”,更“聚人气”。
求职市场变身普法课堂
每次看着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穿梭如织的求职者,江苏君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巧就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法律帮助,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虽然不拿报酬,还要占用自己大半天时间,李巧却十分投入,不厌其烦地向大家宣讲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和法律知识,帮助外来务工者们“少走弯路”。
昆山人力资源市场是我省区域性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在全国率先贯通整合人才、劳动力、毕业生三大市场,年均接待招聘企业约3万家,年均接待求职者约38.5万人,是全市外来务工者的重要求职平台。因受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外来务工者的法律素养普遍不高,这也导致他们成为劳动纠纷的多发、易发群体。近三年来,全市近80%的法律援助案件都集中在外来务工群体中。
普法工作不能仅搞“大水漫灌”,更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精准施行。该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从全市各大律所招募到60多名专业律师,根据昆山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举行时间,在招聘服务大厅每周定点定人地安排常态化值班,确保实效落地。值班律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法律风险防范事项,向求职者和招聘企业赠送法律资料及法治宣传品,宣讲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与其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邀请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参与法律需求调查问卷活动,根据参与者的实际需求,每月举行专题法治讲座,用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的真实案例为大家释法解惑。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还在市场户外LED大屏、招聘大厅宣传栏大力投放普法公益广告,实体化设立“尚法驿站”,将法治的种子广泛播撒在求职者和招聘企业负责人心中。
法律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30岁的李女士曾在昆山一餐饮公司上班,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年后,公司无故将李女士口头开除,且拒不支付当月薪资。李女士深知自身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多次与公司协商下无果,又迫于经济拮据无力聘请律师,近期来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恰巧在招聘会上看到市司法局在此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前咨询。
江苏昆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陈卫彪耐心接待了李女士,对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并告知李女士她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可以帮助她填写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相关证据很快搜集完成,援助律师帮其提请劳动仲裁,顺利为李女士争取到了50000元的赔偿款以及社会保险补缴金。“真的是太幸运了,不然我这个‘哑巴亏’可能要吃一辈子。”李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进昆山,对城镇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由此引发的工资拖欠、安全生产、工伤致残等事件也日益增多。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不断延伸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法律援助与受众服务需求精准对接,更好地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通过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发放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等方式,及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律师广泛宣传“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并依托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分中心、区镇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分站(联系点)等四级法律援助网络,推荐就近的机构,让外来务工者以最快捷的方式享受到最合适的法律援助服务。此外,市司法局还在昆山人力资源市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招聘网站开设虚拟法律咨询通道,现场投放“互联网无人律所”,实现7*24小时个性化自助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时空、全业务的公共法律服务。
因人施策服务更有质量
面对一个个带着法律问题前来的外来务工者,江苏沉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静亚总是认真听完每个人的情况讲述后,再决定是建议对方进行协商调解、申请劳动仲裁,还是直接上法院起诉。
来访咨询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既有劳动纠纷,也有婚姻矛盾、房产纠葛,情绪激动或满腹委屈者并不少见。如何引导当事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最高效最适宜的方式化解矛盾,不仅需要律师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的法律素养,更需要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和当事人灵活应对。
为此,参与志愿服务的律师坚持因案而异、因人给“策”,按照“能调则调、当裁则裁、当诉则诉、案结事了”的要求,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复议等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减少对抗、钝化矛盾,让送出的公共法律服务更有“温度”。针对部分存在心理失衡问题的当事人,服务点还进一步延伸服务内容,除指派律师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外,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不定期地邀请心理咨询师对来访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做到既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又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市司法局将以“两快”“两全”为目标,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点为试点,加快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将“尚法昆山·公共法律服务直通车”开进更多企业、村居、校园、工地等,将普及化、一体化、精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送进各行各业、送给各类人群,实现广大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显著提升,为昆山高质量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