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百科 >

滁州的青山,文人的情怀(2)

来源: 齐鲁环境网 发布时间:2017-02-07

   我们一行三人向山上走去,进门便看到巨大的樟树、槐树、还有青松,阳光穿过雾霭透过树的缝隙照耀着大地。地上仿佛铺了一层金灿灿的地毯,泥地里和松枝叶上到处都是像碎金子一样的光芒,李老先生抬头看了看太阳,喃喃说道“出来太阳了,滁州空气真好,这雾只是暂时笼罩着,阳光一照什么都亮堂堂的!”我们步行至幽谷泉,只见石碑上有字曰之“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生长饮泉甘,阴泉栽美木。潺溪无冬春,日夜響山曲。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谷。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欧阳修题”。侧身入泉眼,果然见水流清澈,碧绿的苔藓贴在石壁上。真是“沿溪处处生深草,南泉清清能饮牛”。这清潭溪水让我蓦然想起司马光写的那首“泉水出幽谷,原流本自清。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峡口春雷怒,谭心晓鉴平。悠悠随所值,行止两无情。”的诗。

 

    我们在丰乐亭游览一圈,便来到滁州著名景点琅琊山。琅琊山总面积240平方公里,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属皖东之明珠的美誉。因山中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园中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等景点。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曾发生过“八王之乱”,当时的东晋元帝司马睿还未建立东晋王朝时,称为琅琊王,他与南京镇东将军都督杨江明交广五州诸军事时,在滁州西南山中避难,运筹蓄势。而今天的滁州琅琊山,便因晋元帝司马睿曾“驻跸于此”而命名。
    一进琅琊山,便见红砖绿瓦的高耸石碑门立于眼前。园内无数杉木,它们跟我以前见过的任何一株树木都不相同,这些杉木粗壮高耸直入云霄,参天而起,不知顶有多高,也不知底有多厚。穿行于树与树之间,好像流年正在这些树的缝隙里溜走了一样,一个阳光的恍惚中,日影就爬上了中天,原来已经晌午了。顺着蜿蜒的河流往前走,野踪园的楼门碑便在爬山虎的簇拥中若隐若现。石壁不时涌出瀑布喷泉,笔直的大路一直延伸到醉翁亭畔时,我们终于停下来。
    醉翁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此亭小巧独特,有江南亭台的俏丽之姿,更有雕梁玉镂的飞檐画壁。醉翁亭的出众与精彩亦被北宋诗人欧阳修写于《醉翁亭记》中,于是此亭更因《醉翁亭记》而成为古往今来文人歌颂驻足的台榭阁楼。欧阳修在滁州发展生产,使滁州百姓过上了安定生活。面对着滁州令人陶醉的山水美景,他提笔如飞,写下了醉翁亭的诗情画意和清丽格调“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文百科

国内外校长、行业大咖留给毕业生的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