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百科 >

滁州的青山,文人的情怀(4)

来源: 齐鲁环境网 发布时间:2017-02-07

 

   李存修老先生强调:山东移民文化旅游研讨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前几年的搜集、整理宣传阶段,走向文化固化,与旅游衔接的新阶段,这将是山东移民文化旅游研究会更艰巨的使命,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不辜负山东移民寄予的厚望,让山东移民的后代在固化的文化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心根脉络。
    江苏省金湖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朱兴家当场表示,将继续加强金湖山东移民文化旅游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并将结合和利用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渠道,把水上小山东——白马湖建设成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     会上,我宣读了中国东夷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东夷骨刻文字破译学者丁再献教授的致辞信。丁再献先生是中国骨刻文字破译第一人,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集大成者。曾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先生,著有《山水平仄》《泱泱山东旅游大省》《旅游礼仪》《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等作品。
    丁再献先生在信中讲到:“中国东夷文化经历了距今10500~9000年的沂源扁扁洞文化、9000~7700年的济南西河文化、8500~7500年的临淄后李文化、7400~6300年的滕州北辛文化、6300~4600年的大汶口文化、4600~4000年的龙山文化、3900~3600年的岳石文化,一直被商周及历代传承至今。东夷人在山东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和最原始的骨刻文字,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成熟阶段。从考古挖掘出的8000年前许多的骨笛、骨器上发现,已经刻有众多的纹理符号,很可能是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的文字,因此以后在山东集中出现了从5000年前后开始成熟并一直使用到3300年前的东夷骨刻文字,后来被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所传承至今。这些足以证明,东夷文化是统领中华文化的源头。”
     “根据考古和骨刻文字研究发现,大约在太昊、伏羲时期,东夷人就开始了不断向周边地区的迁徙,便有了后来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湖、居来安,迁徙活动一直持续6000多年。今天题写的骨刻文对联是:‘文化东夷古,旅游天下先’。这当年的旅字应是指军旅,而游字很可能与游玩、出行、迁徙有密切的关系。”
     读完信,正德老师展示了丁再献先生笔力苍劲的骨刻文书法,只见四尺见方的白纸之上,俨然题着几个笔墨浑然厚实的字迹。

人文百科

国内外校长、行业大咖留给毕业生的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