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百科 >

皇族容貌:海昏侯刘贺的梳妆和打扮(2)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7-08-11
  二、描眉与畜须

  在海昏侯刘贺生活的那个年代,由于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化妆用品种类的丰富,使得古代化妆从先秦的素妆时代,步入到西汉的彩妆时代,不仅女子要敷粉施朱,就连男子也要涂脂抹粉,妆型讲究以柔和典雅为美。刘贺由于“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因此他的妆型当以涂脂抹粉后突出双眼、弥补眉毛和胡子的缺陷为主。

  首先,要用粉与脂来化淡妆。粉,指的是米粉或铅粉;而脂,指的是油脂或胭脂,它们一白一红。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美白和光洁。敷白粉作为底色,使刘贺发黑的脸色可以明亮一些。然后在脸颊上、嘴唇处稍微敷上一点淡淡的胭脂红,以保持脸面色彩的协调、生动。

  其次,要上眉妆。就是用炭笔或毛笔描眉,使稀疏的眉毛看起来更浓密一些。汉代最讲究眉妆,可以说上承先秦列国之俗,下开魏晋隋唐之风,登上了中国画眉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山阳郡太守张敞后来成为汉宣帝倚重的京兆尹,他正是以擅长为妻子画眉而流芳百世。那时眉妆的样式包括八字眉、远山眉、惊翠眉、长眉、娥眉、广眉(也叫阔眉、大眉)、愁眉等等。据《二仪实录》记载,汉武帝“令宫人扫八字眉”。由此可知,刘贺的眉妆极可能就是八字眉。这种眉妆因眉头抬高而眉梢部分压低,形似“八”字而得名。刘贺的八字眉应当画得比较长,而且比较粗壮,有别于女子的眉毛。相应的是,眼角和睫毛要略微勾大一些,以掩饰“小目”的缺点。

  再次,要修饰胡须。古人有蓄须的习惯,一般从成年开始留胡子,讲究须眉堂堂,并有细致的分类,譬如上唇的胡须叫作“髭”(zī,音滋),下唇的胡须叫作“粜”(tiào,音跳),颊旁的胡须叫作“髯”(rán,音然),而下巴的胡须叫作“襞”(bì,音壁)。刘贺既然“少须眉”,修饰后的胡须只能是,两颊虽然没有美髯,但留有一些不长的短须;上唇的髭中间修剪得很平整,不影响进食,而两边留下的要长一些,并且微微向上翘,把“锐卑”的鼻尖衬托起来;下唇的粜与下巴的襞虽然比较稀疏,但长至脖下,如同山羊须,飘逸潇洒。这样的修饰在汉代是标准的王公贵族形象。

  明白了刘贺如何梳头、描眉与蓄须,就可以弄清用于梳妆的那套三子奁的基本用法。

  三子奁中的圆形奁是放铜镜用的,海昏侯墓出土了至少三面铜镜,都是圆形的。铜镜不使用时要用镜衣包裹着,以保持镜面的光洁。包好后放置在圆形奁中。

  三子奁中的马蹄形奁是放梳子和篦子用的。梳,齿宽而疏;篦,齿细而密。梳和篦都是用木头做成的马蹄形梳头用具,正好放在同样形状的奁盒中(图5)。

皇族容貌:海昏侯刘贺的梳妆和打扮

图5

  三子奁中的长方形奁是放发簪、簪笔用的。一般的发簪是用竹木做成的,贵重的发簪是用金、银、铜或玉做成的。有的发簪一头还有各种雕琢的装饰和摇摆的坠件,称为“步摇”,正好放在长方形奁中。

  汉代还没有梳妆台之类的高脚家具,梳妆或化妆时,主人和侍者都是踞坐的席子上。因而需要把大小奁盒包括盖子,一件一件地在席子上摆开,围绕着主人形成一个半月形。之后,侍者从奁盒中一一取出各种梳妆用具和化妆用品,为主人梳理打扮。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个到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至两个小时。

  三、玉环与组佩

  古代玉是重要的佩饰。《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看,刘贺挂在脖子上、垂至胸前的饰品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用上等和田玉制成,这更加显示了他的皇族身份。

  首先是玉环。山阳郡太守张敞报告刘贺“佩玉环”(图6)。古代所称璧、环、玦,都是礼器,都是圆形的,区别是:璧的边缘很宽,中间的圆孔较小;环的边缘很窄,中间的圆孔很大;玦的边缘带有缺口。玉环可以单独佩带在胸前,也可以与其他饰品组合起来佩带。刘贺佩带这种玉环见山阳郡太守张敞,其实是有讲究的。因为“环”与“还”同音,玉环可以理解为“欲还”。刘贺以这种婉转的表达方式向汉宣帝表明,自己还想念着当今圣上,还是皇族的一员。而汉宣帝并不追究刘贺为什么当了庶民还佩带着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玉环,而是明白他以玉喻已,因此“知贺不足忌”,封他为海昏侯。

皇族容貌:海昏侯刘贺的梳妆和打扮

图6

  其次是韘(shè,音射)形佩,民间也叫鸡心佩。韘,本意是扳指,古代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器具。《诗经·卫风·芄(wán,音丸)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后来演变为玉佩的一种形状。这种韘形佩一般都是单独佩带的,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贵族阶层。海昏侯墓出土了多件韘形佩(图7),档次高于玉环。韘形佩往往悬挂在颈部或腰间。海昏侯墓出土的这几件韘形佩,把龙纹、虎纹、凤纹集于一体,以透雕为主,浅浮雕为辅,整体是大圆形套小圆形,有的中间又显现椭圆形,变化多端,比起玉环更加精美。说明从平民上升为海昏侯的刘贺,装束也随之发生变化。

皇族容貌:海昏侯刘贺的梳妆和打扮

图7

  再次是玉组佩。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组佩是由三件玉饰组成,即玉璜、玉管和玉舞人(图8)。玉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胸前的佩饰玉。玉组佩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西汉中后期逐渐消失。玉组佩戴在身上,行走时会发出玉件相触的声响,清脆绵长,悠扬悦耳。据史料记载,玉组佩的使用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使用范围仅限于公、侯等诸侯国国君及其夫人或有相应封号的贵族,是区分等级的标志之一。刘贺所带的玉组佩,只由三件玉饰组成,反映了西汉年间玉组佩的组成数目与串联形式已经趋于简化。

皇族容貌:海昏侯刘贺的梳妆和打扮

图8

  玉环——韘形佩——玉组佩,在西汉都是王公贵族使用的豪华饰品,它们在海昏侯墓中同时出现,更加证明刘贺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人文百科

外媒记者体验湘绣制作 惊叹中国传

资讯排行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