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房产驿站,筑您安家北三县
已经进入小雪时节、一年中几乎已经接近尾声,而限购中的楼市并没有随着季节一样变的寒冷、反而是伴随着日益成型的副中心缓缓有了温度。
在15、16年份中看环京房子的客户,或许对以下场景历历在目?
当车俩缓缓进入售楼处寻找车位时、总有那么一群销售追着车俩问“是看房的吗?这边有车位”
这样的场景在我印象中只有房价暴涨、看房客户多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限购后一年半的时间、此情此景又从新出现在大厂潮白板块的售楼处周边。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能代表着限购后的北三县楼市从新回暖麽?
不可否认、答案是必然的。
长期对这边有关注的会发现、销售朋友圈中发布视频的场景是这样的
这就是时下北三县市场的真实写照,比过去的一年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不会在差了。
01
今天不主谈房子、更多是想聊聊当下楼市发生的那些事。
“北三县”限购后的楼盘价格甚是美丽、但购买结构上的变化让更多人极度不适、甚至对非本地户籍的小伙伴来讲、贷款购房成了一种奢侈;受限购影响购房模式转变为:先购房、后补社保或纳税、三年后网签以及收房,俗称“先上车、后补票”。
当我听到这种购房模式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在钻空子么,其实、仔细一想还是可行的。运用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论中的一句话“存在既合理”。
客观来讲、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政策的突变性带来的风险,本身具备可行性。
基于此、我听到过最有力的答案是来源于北京的一位投资客,当交定金那刻起、购房者就与开发商绑在一条船上了、不管政策怎么变化、双方初衷不变,终究会共渡难关、唇亡齿寒的道理其实都心知肚明。
至此、在经历过很多后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心里变化,当每一个人有购房想法那刻起,到最后的订房;这个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内心挣扎,从各种渠道听到的不确定因素,脑海中会告诉自己有诸多不利不能或不敢入手、但私下里还是继续询问楼盘细节
这让我想起了万科在几个月前开员工大会上的口号“寒冬的来临、我们要活下去”,刚喊完口号后就斥资32亿资金收购华夏在环京近34㎡万项目用地用来作为进军环京市场的跳板。
口口声声的提风险、私下里还是各种该买.、买、买,身体上的动作渐渐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管怎么变、总之,买到才安心”
剔除事情的本身、决策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内心挣扎,往往在某件事上做决定时候、选项越多、决策越迟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的风险来源于各种传言背后的人言可畏,导致焦虑从而错失上车的机会。
很多人最后选择购买,不是臣服于种种不确定因素下,而是选择在对的时间里、开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选择买房、就是认准一种生活方式。
02
售楼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空间,里面储存了很多情绪。
细心的你会发现,当每一批购房者踏进门后的那一刻起,有充满了好奇心和种种期盼,也有风尘补补后凝重,有的希望能挑选到合适楼层和满意的户型、有的则喘着好奇心来看看存在于脑海中楼盘的模样。
对于买房子理由、我看到了太多,有买房需要居住的、在北京上班、负担不起北京房价、跑来买房的,买房作为投资的、也有看好这个区域或看好这个房价的。
但不论是谁、当交易结束走出售楼处门口的时候,似乎每个人都是微笑的,庆幸自己买到心仪房子的、庆幸自己也是有房一族的等等,不论是谁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就是房子有趣的地方、不谈论市场、不讨论各种宏观大势,当你真的参与到买房环节中的时候,它给人带来的是幸福感,这或许有些世俗、物质!
但某种程度上房子真正意义是在参与我们人生、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或财富的寄托。
房产这趟列车上,永远挤满了人、有的希望给自己未来稳定的生活、有的更是一种精神的归属,更有的希望自己的财产随着房子这个载体往上走
不论如何、这趟列车从不缺少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03
从多个维度来看时下“北三县”市场,貌似没有冬季般的寒冷、反而有点热。
北京城区四环以里逐渐有了“央府区”的味道,在剩下的时间里必定会加快区域内的结构优化和进一步的迭代升级,央府管辖区轮廓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是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来辐射周边区域,不断政策利好的释放会进入一个高潮期。
反观副中心也在逐渐成为城市的另一个核心、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腾退出来的大片土地多了一些绿植、少了一些浓厚的雾霾;基建、配套设施的增多、带动了人流和产业的外溢…..
作为与副中心一河之隔的“北三”必定首当其冲、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时下还略显荒凉的大厂,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大厂的地位、反而为副中心大展拳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眼下里时间节点、我仿佛看到了10多年前的国贸…..